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尝得瓯柑苦

来源:瓯海新闻网  
2021年02月01日

  ■林朝阳 周胜春/摄 

  酸甜苦辣咸,你最不能忍受的是哪一种味道?有人喜欢酸酸甜甜,有人喜欢咸咸辣辣,但苦味恐怕最不受人喜欢。我们痴迷甜味,是因为人类天生对糖上瘾,它会刺激大脑分泌一种神经传导物质,也就是多巴胺,从而产生快感。而苦味常常暗示着有毒,不被待见。三十多年前,美国佛罗里达州年产2700万箱白柚子和2300万箱其他种类的柚子,而如今,这里基本只剩下甜的红色或粉红色品种,白柚子已经难觅踪影。白柚子稍微有点苦味,大多数人不喜欢,农场主自然就不会去种了。

  而水果育种往更大、更甜方向发展的现在,瓯柑仍旧是苦的。瓯柑是瓯海乃至温州的重要特产,为历代朝廷贡品,早在南宋淳熙五年,永嘉太守韩彦直所撰写的世界首部专著《橘录》中记述的“海红”即为现今的瓯柑。又名《永嘉橘录》《橘谱》的《橘录》记载,温州原有27个柑橘品种,其中有26种先后因品质、味道等问题被淘汰,唯有瓯柑存活至今,明代温州乡贤姜准《岐海琐谈》有云:“永嘉之土最宜树橘。”在这片最为适宜和恰当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瓯柑代代传承,从没断过根。公元1060年,欧阳修等人所著的新唐书地理志中载有“温州土贡柑桔”之句,亦指瓯柑。由此推算,瓯柑的栽培历史至少有1000多年。目前,瓯柑主要集中在瓯海的梧田、三垟、白象以及龙湾状元,瑞安、乐清、平阳、苍南等地也有零星栽培。但还是梧田、三垟出产的瓯柑最有名气。

  原本瓯柑是有籽的,后来移植到日本,经过改良成为没有籽的蜜柑,被称作温州蜜柑。在这期间,中国还没有无籽的温州蜜柑。1900年开始,一位在东京帝国大学学农业的中国留学生把无籽的温州蜜柑带回了中国。20世纪初开始,我国又开始从日本引进温州蜜柑的枝苗,用于改善温州本地瓯柑的品种。汁水更多了、种籽退化了、皮变薄了,但瓯柑代表性的苦味仍然在剥开的一瞬间就扑面而来。小时候,过年串门,大人们经常拿出瓯柑给我吃。瓯柑体态扁圆,体积很大,表皮黄得夸张,干瘪发皱,总是散发出一种老年人的气味,恐吓着我。我嫌苦不要,扭头去剥砂糖橘,大人们照例来一句:“小孩子不懂瓯柑的好吃。”

  大多数人吃甜也就是为了更多的快乐。甜一些,再甜一些,而人生吃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倘若瓯柑是吃一个“先苦后甜”,以苦来凸显甜的美,那本质还是人对甜味的追逐吧。又或者说是为了吃“功效”,温州人都说“瓯柑不吃上火”,“重五瓯柑赛羚羊”说的就是有着“清味”之苦的瓯柑具有清凉解毒的品性。那么像药片包一层糖衣,瓯柑的苦味也该被清除。

  我一直认为瓯柑的经久不衰只不过是温州人对地域食物一种偏执的、没有道理的宠爱,像大人说的那句“你不懂”,似乎吃得来瓯柑、爱吃瓯柑是善吃者品位的体现,还附带了一点点小众口味的优越感,一点点家乡情怀的惦念。

  几年前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如今会爱上瓯柑。虽然我们总是抗拒苦味,但经过后天的不断尝试,慢慢地,我们就能接受某些苦味了。咖啡、茶叶、可可、酒精……太多令人上瘾的味道竟都是苦的。嗜苦,似乎是成熟的标志,浅浅包含了人类小小的受虐倾向。第一口苦必定是让你皱眉龇牙的,但,何以又开始尝试第二口、第三口的呢?何以从不吃苦慢慢走向了嗜苦呢?或许是快感的阈值不断提高,单纯的、唾手可得的甜显得腻了,来点苦味更有记忆。

  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完美,而是缺憾。完美没有一丝瑕疵,却也因此变得四平八稳,时间一久,便很难回忆起它具体的模样,只留下一道模糊的轮廓。而瑕疵会像聚光灯一样,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这一点上来,因而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极为深刻。甜味是对味蕾的良好刺激,让人心情愉悦,而适当的苦味恰恰打破这种良好的状态,调动你全身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此。瓯柑正是用这样独特的“愉悦之苦”在我们记忆里扎了根,它是带着零碎回忆与人情味道的混合体,与往昔的人和家乡的事紧密相连,成为难忘的“味觉记忆”,令人反复咂摸。


编辑: 陈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