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1/16
来源
瓯海新闻网
分享
人才是引领发展、带动发展的“第一资源”。过去一年,瓯海聚力人才“引育留管用”,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发展环境,吸引众多人才在瓯海扎根落地、创新创业。区域人才总量突破17.5万人,率全市之先出台“人口集聚28条举措”......盘点2022年人才工作“成绩单”,瓯海以实际行动展现了“重视人才、欢迎人才、厚待人才”。
创新机制深化政策 全面重塑人才格局
去年,瓯海依托创新人才项目双引机制,助力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国际钠离子电池领域顶尖青年人才侴术雷成功获得省级扶持资金5000万元,推动引入中建八局20亿元投资项目。这也是瓯海敢于打破惯性思维,系统重塑人才格局的一个缩影。坚持“人才是区域发展第一竞争力”的理念,瓯海还创新校地联合引才机制,推行“人力物力瓯海支撑、优质平台高校提供、全额经费市级保障”校地协作模式。
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瓯海不断延伸工作触手,推出并深化一揽子“硬核”举措,以“瓯容四海”的姿态广纳贤才,实现人才和人口“两手抓”:深入实施“大罗山·龙脊人才计划”“青科十条”“热带雨林十条”等高含金量政策;率全市之先出台“人口集聚28条举措”,推动4876名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应入尽入”;大力实施产教融合“个十百千”工程,组建服装、鞋革、眼镜等12个产教融合联盟和100家重点企业产教融合工作站,新招引大学生和技能人才2.2万余人......如今,瓯海区域人才总量突破17.5万,人才“强磁场效应”还在不断释放。
推动产业平台建设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聚焦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瓯海瞄准数据智能与安全、钠离子储能等细分赛道,先行打造“中国(温州)数安港、中国(温州)双碳科创港”新时代“双港”,变“政策引才”为“平台聚才”,形成人才引育“虹吸效应”;用力引才更要倾心用才,围绕八大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瓯海给足人才“施展舞台”,推动产业和人才同频共振,培育市级领军型创业项目7个、全市最多,推动获批全国首个细胞生长因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命健康小镇获省双创梦想最佳实践案例。
产业成果的转化落地是人才价值在创新创业中的充分体现。去年3月,瓯海联合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共同打造光电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实现三个产业化项目企业成功进驻、估值增长40倍,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以前像初创企业,特别是从高校里面的一些技术,要落地是很难的,但是通过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加速了成果的转化。”华中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副院长雷文表示,在中电海康牵头下,由华中院孵化培育的企业发展迅速,一些成果已替代进口材料实现国产化。
以人才工作为牵引,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等深度融合,瓯海的创新之举还有很多。去年,瓯海首创“引校入镇、园校一体”特色办学模式,推动温州设计学院6月入驻时尚智造小镇,促成通用锁具、顶诺食品等4家企业与瓯海中职开设“定向班”“订制班”,助力大学生“走出课堂、扎进厂房”,为瓯海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统筹解决“关键事” 释放礼才爱才“温度”
去年2月,瓯海区召开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人才和科技创新大会,以“C位排序就座”“最高荣誉表彰”两大特殊仪式,礼遇优秀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精英,释放出“企业至上、人才至上”的理念。“我把全家都带到了温州,就是要甩开膀子在温州扎下来干!”大会现场,侴术雷发言时说的这番话受到大家点赞,也折射出瓯海的礼才爱才之风得到认可。
对于人才,瓯海始终高度重视、厚待礼遇。针对高校教授创新创业,瓯海依托成立的联络服务专班,每周多头对接,跑研究院和高校,走部门、企业和车间,解决企业开办前期的琐碎事,让科研人才的项目更快落地、更好地产业化。“一切围着科学家转,给政策、跑审批,我们为每位在瓯科学家配备‘服务专员’,‘个性定制’科研成果转化计划。”服务专班成员、温州市高教新区发展中心副主任丁若菱介绍。
聚焦优化人才服务体系,瓯海围绕房子、票子、孩子等“关键小事”,深化“人才吹哨、专员报到”机制,组建人才服务小分队,健全“人才办接单+微信群派单+电话回访”闭环服务机制,帮助解决人才医疗体检、事项代办等问题,解除人才“后顾之忧”;升级出台“热带雨林人才生态十条2.0版”,组织筹备“大罗山·龙脊杯”创新创业大赛、国际时尚设计师对接峰会,积极配合做好青科会等大型系列活动,抓实“五无忧、五直通”人才服务十件实事,持续优化“引育留管用”人才生态链。
责 编:陈婵娟
监 审:项震江
总监审:周乐光
编辑: 夏卢克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