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瓯海2022(2)▏迈向科创高地 瓯海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3年02月10日
今年元旦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瓯海区在温州“新年第一会”——2023市委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暨市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建设动员大会上,作为唯一县(市、区)代表,由区委书记曾瑞华作题为《全链变革开辟新赛道 全域创新重塑新动能》典型发言。这不仅仅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更是以创新驱动为根本路径的“瓯海经验”。
去年以来,瓯海区始终坚持创新制胜导向,全链变革开辟新赛道、全域创新重塑新动能,走出一条“需求牵引、市场主导”科技创新之路。全市首家生命健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批创建,创新联合体模式全省推广,中国基因药谷获批全省唯一药学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佑仁细胞工程(浙江)有限公司获得全市企业类唯一的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立项,全社会R&D(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再创新高达3.32%……创新的火炬正照亮瓯海迈向科创高地的征途。
抓转型促升级,助力科企发展夯基础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如何为企业提供优质发展沃土?显得尤为重要。瓯海选择在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上“下功夫”。去年,《瓯海区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出台,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和属地镇街攻坚目标,联合开展走访调研摸清企业创新底细,实行入库建档管理和分类阶梯培育机制,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和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两清零一提升”行动,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突破350家、1500家。
为浙江硕而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昆虫学专家“牵线搭桥”、为兴机电器精准对接恒田模具研究新材料替代金属件的模具开发和工艺试验事宜……瓯海区还开展“科技专家到企业,服务指导到一线”活动,推出“线上+线下”“上大课+开小灶”等模式,提供高效精准的科技政策和科技培训服务,对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开展一对一约谈,进一步打通创新型企业培育服务渠道,全面提质升级企业服务体系。
建机制抓载体,加快孵化集群提质效
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平台载体是培养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支撑。2022年,瓯海区紧扣“七个一”标准推动各类载体提质拓面,围绕“浙大研究院钙钛矿发光材料、华中院光电器件、温碳院钠离子储能、上大研究院骨材料、中国基因药谷生物医药、中国数安港数据智能”六大创新格局,构建“一廊一区五片区”整体布局,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大孵化集群体系。
在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上“开足马力”“提质升级”,为瓯海带来了一批标志性、阶段性、实质性的重大科创成果落地开花。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研发全国最大液流电池电堆系统、A轮融资4500万元,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联合中电海康构建创新联合模式成功孵化4家科技型企业、推进5个项目落地转化,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建成GMP车间开启骨材料“瓯海制造”,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成功实现公斤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合成以及水相涂布,中国基因药谷牵手华润医药集团推动李校堃院士团队BFGF凝胶等3类特色药转化,中国数安港开创数据资源法庭、仲裁院、公证中心“三个全国先河”、引进中国CPU芯片自主设计研发第一品牌申威科技等44家龙头企业。
抓服务拓成果,推动生态优化蓄后劲
去年8月,2022浙江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专场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拍卖活动在瓯海举办,9项成交项目总起拍价323万元,成交合计金额达550万元,溢价率70.3%。秉持着让更多的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决心,瓯海区深化“一核多点”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导入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全国高校技术市场等长三角科创资源,新增3家技术大院名校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举办“瓯来拍”系列品牌活动,成功帮助8项高校科研院所最新科技成果精准匹配落地到瓯海企业,已实现成果转化落地312项,发明专利产业化43项,科技成果成交额累计达1.46亿元。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资金“撑腰”。“信用就是真金白银,科技创新能力也能换来贷款。”2022年为进一步解决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瓯海区在全国首创“科创指数贷”融资模式,聚焦三大维度11项指标,打造科技创新“全要素”的信用评价体系,实现差别化银行授信额度贷款,截至目前全区共为1082家科技企业“无感授信”11.1亿元,502家信用企业获得融资金额超5亿元。
科技创新的热潮,正在瓯海大地无限涌动。相信未来,科技创新必将释放出更大的活力,不断凝聚起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责 编:陈婵娟
监 审:朱 盛
总监审:周乐光
编辑: 马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