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聚焦  -> 正文

瞿溪二月初一会市的变与不变

来源:  记者 张惠妍 文/图
2024年03月25日

  阔别四年,再遇瞿溪二月初一会市,它的样貌你是否还熟悉?在期盼中走来的会市,收获了哪些评价?此次瞿溪二月初一会市以“年味瞿溪福会唐潮”为主题,迎来焕新升级,有哪些变与不变?

热闹街头

  从三张会市图景看变化

  变化,从一张图开始。今年的瞿溪二月初一会市有了手绘版的活动导览图,大家不仅在微信里转发,现场也要领来一张收藏。图上清晰可见扩大了范围,标注年俗体验区、传统会市区、农耕市集区、祈福灯墙体验区等多个展区。

  第二张同样广为流传,转发到“电子包浆”的,是交通示意图。为确保活动期间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有序,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网上公布的交通攻略图显示着活动管制范围、路口,停车场、公交临时站点、公厕等重要信息。另外,3月9日和10日两天,还开设了免费公交专线,市民朋友可以选择从瓯海区府西侧和S1线新桥站出发,直达瞿溪会市现场。

  第三张图很长,是一张《年味瞿溪》画卷。文创手册特邀民俗专家朱铭老师指导,画上有街、院、宅,人们晒腊味、做元宝、掸新等场景,重现了瞿溪巷陌中隐藏的文化故事和经典年俗,呈现活态化瞿溪会市景象。同时,围绕瞿溪“塘河发源地、民俗会市地、琦君成长地、牛皮集散地”四张金名片设计了20个文化印章,游客可打卡集得,印在画卷上。

合影留念

  “今年和往年相比,我们将范围进行了扩大,有利于人流疏散。引进瞿艺秀场的节目形式,通过快闪方式出现在游客身边,提高会市人气。设置的主会场引入民俗类项目展示,有利于年轻人了解民俗,体验会市文化。”瞿溪街道总工会主席贾建勇娓娓道来。

  三张图自然不只是变化的全部,具体到个人的体验中,大家都能说上两句。“展位布置升级,门头上有介绍,不是简单的帐篷。”“环境比之前的好了,环卫工人多了,垃圾桶放置更合理了。”“更有主题性了,会市变得更有意义。”“听说还有免费领矿泉水雨伞” ……面对变化,人们纷纷点赞。

  从一场穿越之旅看不变

  2007年,历史悠久的瞿溪会市被列入温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有时候难免会想,古人过“二月初一”也和我们一样热闹吗?

  如果穿越回去,古人的庙会自然没有什么套大鹅、长沙臭豆腐之类的选项,但农耕器具定是有的,这有史料可证。《瓯海区志》中记载,早在嘉靖年间(1522一1566),颜鲁公(真卿)庙(地方人称上殿)的建立,引四方乡民、商贾在庙前殿后交易农副产品,商贸活跃,“二月初一”庙会形成。

  如今,民间自发形成的农耕交易市场依旧存在。在宁屿路一带,农耕器具、手工编织类用具品种类丰富,涵盖了各类竹、木、铁等材质的实用产品。游客们肩挑锄头,手提镰刀,怀抱竹匾,头顶草帽,或是在太师椅上悠闲地晒着太阳。上述所见的用具大抵还能叫得出名字,知晓用途。而泡脚用的鹅篼、嫁人时放“快便肉”的双格挈盒、可以分格量米用的官升等,这类老物件也可以在会市寻得。

购买农具

  沿街商户忙得抽不开身,通常是刚招呼好屋内的买主,屋外道坦上就有人问价格,人气十足。“这些老物件用起来结实,我上次买的搓衣板现在还在用。”专程从瑞安过来的市民陈女士说。“来了总得买点啥。”坐公交车回家的老伯手握长竹筢,笑嘻嘻地和乘客解释。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农具不仅承载了人们的记忆,也唤醒了当下的需要。

  如果说穿越回古代太久远,那么还可以看看现当代,从老照片里找找会市保留的元素。在会市现场设置的“印象瞿溪图片展”中,展示了摆宴席、唱大戏、闹舞龙等活动。透过照片定格的鲜明瞬间,看见的是热闹与活力,呼应了“二月初一大过年”的民间俗语。今年,老照片上的这些图景同样存在,并不断打磨,设计、规划。“瞿艺秀场”节目演出表上清晰可见非遗瓯剧、传统舞狮、奇幻变脸等项目。集中开辟的“百工展”专场为皮纸明灯、圆木家生等15项温州经典非遗工艺提供亮相舞台。摆宴席风俗也还在,逛着街时不时能听到当地居民电话邀请亲朋好友早些来做客,或是看到道坦、屋内摆的酒席。三溪路街头卖棉菜饼的老板娘频繁地从道坦的宴席上离开,到沿街的煎锅前,说着:“煎得还不太焦可以吗?我今天家里有客,本来不想卖的。”

  四年久别重逢看烟火

  在瓯海发布视频号发布的“市民谈变与不变”的街采里,人们畅所欲言。选择“不变”的王先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没有变的肯定是热闹的环境。逛集市的人在周围寻寻觅觅想找自己中意的东西,这种心情是不会变的。”

家里来客

  回忆,总是带着一定的感情,隔了一张朦胧的滤镜。也许是每年二月初一都下雨这个“铁律”,亦或是大街小巷的大促销叫卖声,是真正实现“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是一整个镇的狂欢。初来乍到的人欣喜,一时间不知道从哪个点开始逛。摩肩接踵看人流,逛氛围,也是不少人来这里的答案。

  四年后的久别重逢,瞿溪二月初一会市升级,变与不变都在发生。时光荏苒,熙熙攘攘的人流里,我们都是其中一员。

  2019年,他是一名音乐老师,在会市的中心唱响《我和我的祖国》。2024年,他的表演照片吸引了不少第一次来到瞿溪会市的游客。

  2019年,他是当地读初中的学生,初三少放几天假。2024年,他在杭州上大学,专门坐动车回来玩。

  2019年,他推着小车卖糖画。2024年,他有了自己固定的展位。

  2019年,他还没有对象。2024年,他带着老婆和两岁的孩子来印证小时候的回忆。

  ……

  你的2019和2024,又是什么样子呢?又与会市发生着什么关联呢?

  在会市上百年的历史烟尘里,我们都是见证者。

编辑: 马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