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7/31
来源
分享
民间有一条谜语云:“送君千里终须别,不如及早抛路旁。”
你知道谜底是什么?未说令人深思,但道出原来是一双平凡的“草鞋”。
草鞋,是一种鞋,因为它用稻编织而成,所以称草鞋。草鞋历史悠久,据传是黄帝臣子不则发明的。因草鞋是稻草编织的,所以经济便宜,农民普遍可买得起。
草鞋,对现在的青少年来说,知道的人很少。早年在我们湖岭山区农村则处处可见,早年卖草鞋的地点多兮多,近的湖岭老街的纸亭与岳殿前走廊都有现场打草鞋与卖草鞋;远的如潮基三排殿前、林川新亭、永安凤山头凉亭等路亭都有设点。其实,湖岭山区的村头巷尾,行廊凉亭其柱子上都常年高悬着一二双草鞋作广告,卖鞋老媪一天到暗厮守着,心里在默默等待着过往行人上门购买。
编织草鞋,先把稻草(杆)放在太阳下晒燥,然后再用木锤捶柔软。最后用苎蔴搓绳为经,以稻草搓绳为纬,在鞋耙的蔴绳间左右来回穿梭,编织而成。
说起草鞋的用途可大哩!山乡农民普遍穿着,早已成传统习俗。农民穿上草鞋,可下地耕种,可上山砍树,登山采药。草鞋不但晴天可穿,柔软好着,而且落雨天也可穿,可防滑溜倒。草鞋对支持地下革命斗争起了很大作用,那时浙南游击纵队行军当军鞋穿,行走在高山峻岭或深山老林间。当年山区妇女编织大量草鞋送给红军哥穿,穿起来既柔软又轻松,还增添了游击队员行军步伐的威风。而今,湖岭桂峰民间流着一首革命红歌,歌词有这么两句:“脚穿草鞋跟党走,刀山火海不回头”。
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湖岭农民穿草鞋走南闯北的两件事。一则是,民国初期,湖岭农民闹饥荒,部分农民逃荒到安徽歙县种山。两地相距750公里,现在乘汽车行高速,仅用几个小时就可到达目的地。可彼时没公路,逃荒只得徒步行走,大约走一个月才走到目的地。贫困的逃荒农民一路都是穿草鞋行路。一路上他们肩上的扁担一头担被褥,另一头挂着锄头刀铁与数十双草鞋。也就是说,他们走长途路穿的就是草鞋。
另一则是,早年湖岭农民去青田西天背树卖,要花两天两夜才到目的地,一路都是高山峻岭与羊肠小道。如果没有防滑的草鞋,根本走不了,所以他们走山路都喜欢穿草鞋。
如今,草鞋已退出历史穿着舞台,进入乡村文化礼堂,登上老物件专栏,起到教育少年儿童牢记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精神,使农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