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9/04
来源
分享
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其创新发展深刻影响着众多相关产业。在3C数码、电动汽车、储能等众多新能源细分领域中,由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而成的导电浆料更是脱颖而出。8月 28日,记者走进中国(温州)“双碳”科创港示范基地,在浙江万鑫烯碳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新型碳材料生产线正在加足马力赶制订单。
顺势而为让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
浙江万鑫烯碳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材料行业龙头之一,黑龙江省石墨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作为中国双碳科创港签约后引入的首家企业,项目投资达1.5亿元。
在万鑫烯碳的生产车间,工人正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期产线从投料到成品出货,物料全程在设备与管路中运行。”公司副总经理王海霞告诉记者,他们通过优化产线工艺,提高产线生产效率,以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一期产线年产能7500万吨,可实现年产值超2 亿元。
秉承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设计理念,浙江万鑫烯碳通过改造现有产线并扩建二期产线,提升生产工艺以及产能。目前的导电浆料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库存周转率1000%。二期产线会融入市场端提出的新性能要求,且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均高于一期产线。二期产线落成后可实现年产能翻倍,公司年产值可达5亿元。
挑战下蕴藏机遇,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重点聚焦产品与技术竞争力提升的同时,强化供应链韧性,以应对当前市场商品供需及价格波动风险。截至目前,浙江万鑫烯碳已与LG、宁德新能源、国轩、瑞浦兰钧、欣旺达、蜂巢、赣锋锂电、中创新航等多家知名电芯企业均建立了合作关系。
产学研一体,铸就新材料产业高地
如何将科创资源要素优化整合,在瓯海打造创新成果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区、创新产业增长极、创新生态共同体、创新发展新引擎?推动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是浙江万鑫烯碳给出的答案,也是让新质生产力在产业上“落地生根”的关键载体。
2023年,浙江万鑫烯碳科技有限公司与温州大学携手成立温州大学—石墨谷烯碳联合实验室。王海霞称,双方聚焦碳纳米管材料的宏量制备、品质提升及产业化应用,旨在联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汇聚领域内一流人才,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涵盖粘结剂复合、补锂剂复合、光伏电池等新一代应用的科技转化,全力打造国际纳米碳材料的研发高地。
“企业自成立以来,陆续有化学材料专业的温州大学应届生前来实习。实习期结束后,在双方共同意愿下,他们成为正式员工。”王海霞表示,校企合作让双方共同探索出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优化营商环境,为服务企业赋能
新质生产力的落地生根与茁壮成长,必然离不开适宜的环境。2022年,石墨谷产业集团因业务拓展需求,在南方寻觅合适的选址。来到瓯海考察后,被这里优越的发展环境与优质的营商环境深深吸引。“浙江万鑫烯碳作为瓯海区‘一事一议’重点引入企业,受益于瓯海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有力地破解了土地、资金、用工、人才等要素的制约。公司自2023年 5月投入生产以来,现产值已破亿,并获评浙江省科技中小企业认证。”王海霞表示,这让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更有信心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
近年来,瓯海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成绩斐然,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行政审批流程。“高效的办事节奏与优质的政务服务,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瓯海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在这里加大投资的信心。”王海霞说道。
“新能源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公司距离供应商和客户都比较近。”谈及公司落户温州的区域优势,王海霞补充道,“这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我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支持与服务。”
新能源领域如何布局?王海霞透露,全力落实单壁碳纳米管的量产技术转化是公司当下以及未来重点发力的研发方向。“单壁碳纳米管比多壁碳纳米管导电性更优,在相同导电率的情况下,其添加量更低,能显著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对硅碳负极的膨胀有着更为出色的抑制作用。”这一技术突破将为导电剂领域带来新的变革与机遇,为推动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