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来源:  钟良行
2024年09月06日

  这个“苫(shān)”字,现在一般很难见到了。倘若不是去翻阅字典、词典或是百度的话,一般的孩子是绝对不知道该怎么读,更不知道其为何物。可是,这个物件,于我却很难忘。

  “苫”,本义指用茅草编成的覆盖物或垫东西的器物。苫的用途主要是给茅草屋盖顶。苫的制作最主要用料是“茅草”。茅草,又叫“白茅”,是一种著名的草本植物,成长期径状很宽阔,扎成苫密封性强,很能遮雨挡风。对于山区而言,茅草易得,可是平原地带就没这么方便了。我们平原人家就要选用早稻田收割后的早稻杆来代替,扎成苫用。

  打我记事以后,心中最恐怖的记忆是火灾。记忆中最早的火灾,是一次在村里道坦晒谷场上看电影时,人们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我们生产队的食堂茅屋起火了,片刻功夫,整个食堂化为乌有。幸好生产队的食堂是独门独户建造的。那个时代,大家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茅草屋,还建造得很紧密,一家不慎着火,往往会连片烧起来。据长辈讲,解放前后,我家祖上一连遭遇过三次火灾,烧了个一干二净。后来,我家起了砖墙瓦屋,但二伯父家的土墙边还是挂着草苫,极不安全。

  爷爷奶奶留给我们一大片菜园子,足有两亩地。随着村庄人口的增加,养殖家禽家畜的越来越多,菜园子防范禽畜的骚扰就成了大问题。由此我跟着长辈学会了怎么夯打土墙、制作茅苫,也算学会了一门农村的手艺。制苫先要找来一根大拇指粗细的桃竹,然后准备好一堆稻杆,用手搓得稻绳困扎,一指一指地慢慢绑扎而成。然后将茅苫盖在土墙上避雨,以免土墙被雨水淋湿坍塌。

  那么,苫还可以用做垫东西的器物,是怎么回事呢?现在的孩子都很幸福,晚上睡的都是席梦思,而在我的童年时代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我所睡的床是用两条长板凳,架上十来块木板,然后铺上草席、被子就成了。到了冬天,天气寒冷怎么办呢?父亲教我做几条稻苫铺在木板上,权当席梦思用,同样暖暖的。这个时候,制作稻苫可不能用桃竹,改用细细的麻绳,稻杆一定要选用早稻杆,而且一定是不可以打过农药的,这样制成的床苫软硬适度。当然,那个时代,哺育小朋友没有纸尿布,这样的稻草苫子常常会被孩子尿得湿漉漉的,次数多了就会烂掉,又得重新轧制新苫了。

  在现行的中学课本里有一篇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有诗句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在这些诗句中,诗人写到“秋风卷茅”“茅飞渡江”“顽童抱茅”,自然不是纷飞的几根茅草,而应该是茅草苫才对。

  在“文革”中,郭沫若专门写了一本书《李白与杜甫》,将李白捧上了天的同时,把忧国忧民的杜甫则写成了大地主。理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有一句“卷我屋上三重茅”。这句话里面的“三重”是泛指多的意思,郭沫若一本正经地说四川贫民最多只有一层茅草苫,杜甫居然有三重,无疑是大地主!茅苫盖顶,本来就是贫穷生活的写照,一层与三重有何区别呢!

  苫,作为曾经的生活中的重要资源,早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在一些深山里,在风景区,还是有这些复古的装扮。而在成都草堂所见到的“草堂”绝不是茅苫草屋,不然杜甫还真成了那个时代的大地主呢。

编辑: 马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