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0/04
来源
分享
上周六,温州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西馆正式开放,首展“犍陀罗造像艺术展”惊艳亮相。鉴于西馆的临展功能,在不久的将来,温州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观赏到国内外各类主题展览。
青灯西馆王斌/摄
西馆开馆当天,温州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也迎来五周年。历经五年沉淀,青灯已成为温州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之一,被称为温州的“文化灯火”,点亮这座城、享誉海内外。这盏灯何以俘获年轻人的芳心,又如何持续发光发热?“不一样的青灯”,告诉你答案。
一
了解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温州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于2019年9月28日正式建成开放。这座温瑞塘河畔的民办博物馆,展出的是温州本土的千年石刻艺术,展品由馆长张金成历时13年深入温州200多个村落收集而来。“我们以这座建筑来纪念温州城市的变迁。”张金成如是定义。
令人惊喜的是,温州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呈现出来的不只是博物馆,它仿若一个强大磁场,汇聚文气人气,传递生活方式和态度。
博物生活。走进温州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西馆,恍如踏入一方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移步易景间,人与自然、人与诗意的感官被放大。主馆外立面由火山岩制成,馆内亲近式布展既素雅又大气,没有玻璃罩的阻隔,游客能近距离感受文物的气息。“建一座不一样的博物馆,引导一种博物生活方式。”正如张金成所言,博物馆的建筑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布景遵循宋代审美,布展则秉持开放理念,彰显当代范、国际化、东方韵,充分照顾到逛馆逛展的沉浸式体验。
社群构建。作为青灯时刻艺术博物馆的衍生品,青灯市集已自成文旅IP,其特点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原创、设计、现代、时尚、社群。专业收藏家、个性年轻人、网红博主是市集的主要群体,手作匠人、文化器物在这里交流传递生活美学,市集则成为人际互动、塑造社交圈子和建立共同兴趣的媒介。
在众多美学品牌主理人看来,社交是青灯市集的灵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认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并分享兴趣。”来自杭州的小虫趣玩主理人耿钰淞道出参加市集的初衷。场场不落下的市民涂意如则表示:“市集上展示售卖的产品非常有特色,每场我都要来逛逛,来的多了和不少主理人都成了朋友。”
文旅融合。数据显示,五年来,青灯市集吸引了全国150个城市,乃至六大洲的手工艺人聚集,客流量超300万人次,其火爆程度令人惊叹。除文物展览外,民办博物馆如何做文创,是一道必答题。而青灯是懂得如何掌握流量密码的,把各个小众领域的手工艺人汇集到温州、聚在青灯,以文创会友。集逛、展、赏、玩于一体的市集,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于是乎,青灯的“朋友圈”越做越大;在这里,一同奔赴文旅融合的“诗与远方”。
二
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为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题下“宝库”两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首个生活方式示范基地落户青灯市集、“国乐大师”方锦龙在青灯市集奏响视听盛宴,青灯的魅力,只增不减。如果说短期爆火可以靠运气,那么,长期有后劲的火,靠的是什么?
认真做内容。当《黑神话·悟空》“出圈”后,其蕴藏在细节中的中国文化之美也展现在全世界面前。文化的力量,无形却强大。此次青灯西馆里展出的大部分展品,是张金成十几年陆续收藏的唐宋温州造像,包括众多精美的石刻造像、木刻造像、古代绘画等。多年来,他不惜花费时间、财力和精力投入其中,只为心中的那份热爱和执着。在他看来,在垂直领域丰富而深入的藏品是民办博物馆的重要支撑,这是数字化跟图片无法取代的。
青灯市集亦是如此。翻看每季市集的照片会发现,从初次举办至今,市集的调性基本保持一致。究其原因,在于最初就把准了方向和定位,在于致力于构筑生活美学空间,在于让文化气息流淌起来,打造符合新消费需求、高度差异化的文化品牌。而打铁花、火舞、非遗灯彩等极具观赏价值和传统文化价值的场景,让游客在人间烟火气中感悟生活之美。
著名影视导演张纪中曾多次推荐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他在逛了青灯市集后评价:“在这里,我看到很多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和作品,充满了艺术性,令我觉得生活很有趣。”
持续做输出。从筹备建设新馆到不断做大青灯市集规格,从举办各类展览活动到越来越多人成为“铁粉”,五年来,青灯年年有新意、稳稳在前进。用数据说话:首届青灯市集400个摊位让市民体验到博物馆“淘宝贝”的乐趣;再看2024年春季的青灯市集,汇聚1000多个海内外生活美学品牌,展出26万多件匠心作品,客流量达52.7万人次,交易总额达3642万元。“我们是第4次参加青灯市集了,青灯的传统美学做得特别好,与我们的品牌理念相契合,都尊崇自然之美,并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上海善由心生品牌创始人沈帅利表示。
专注做差异。随着文化消费水平提升,人们对博物馆的期待从看展、社交、娱乐等休闲需求,延伸至文化体验等更高层面。青灯所做的努力,正是结合特色做文章,打好差异牌,提升吸引力。就好比新开放的西馆,将策划引入国内外各类主题展览,以临展、特展放大博物馆效应,为城市带来流量。又如正在筹备中的青灯西南馆,定位也不同。相同的是,青灯一直在深耕精品,打造差异化特色,让民办博物馆建设更完善、更成体系。
三
博物馆作为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已成为文旅“新宠”。2022年,《温州市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扶持办法》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博物馆。瓯海区在塘河沿岸规划打造一批民办博物馆,由民间投资建设、政府提供土地和一定补助。以“青灯石刻”为代表的民办博物馆群由此形成,一座座“小而美”的特色博物馆犹如镶嵌在悠悠塘河边的璀璨明珠,让城市更有魅力,让城市文脉“活”起来。走过五载时光,青灯热如何可持续?
丰富配套。博物馆是一处特别的空间,是闹市中的宁静一隅。但博物馆的功能不单一,在这里可以漫步、可以休憩,也可以是书店、茶室、咖啡厅等功能融合的场域。如何撬动博物馆经济?不妨在丰富周边酒店、交通、环境等配套消费供给上多些考量,在塘河沿岸形成产业链条,带动吃住行游购,更好满足游客消费需求。
拓展空间。博物馆能带动什么?张金成给出的答案是博物文旅和博物文产。“未来要发展,就要有持续创新创造的能力。”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规划,张金成希望能依托博物馆,拓宽发展空间,对接各类优质资源,做大展览、跨界文化交流活动和文化产业,成为辐射长三角的最具影响力的一盏灯。
办出新意。今年暑期,上海博物馆的古埃及特展一票难求;这个秋天,青灯的西馆首展吸引众多人前来打卡。可见,高品质展览能让“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成为现实,带动地方文旅消费。但高品质也意味着高成本投入,对青灯石刻这样的民办博物馆而言,更需要精心策划,凝聚各方合力,共同充实博物馆高品质内容供给,助推城市文化形象打造。
拿“新意”换“心意”,青灯用脚踏实地的每一步,发出不一样的光亮。五年,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更是对未来的一个展望。正如张金成所说,做好是没有句号的。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盏灯能够持续照亮下一个五年、一个又一个五年的精彩博物生活,让文化自信浸润瓯越大地,让世界看见温州之美。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