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聚焦  -> 正文

百鸟灯里的文化复兴——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大普

来源:  记者 章珈璐
2024年10月15日

  温州的灯彩自古便有名气,宋朝《岁时广记》有云:“灯夕,外郡唯苏、杭、温华俊尤甚。自非贫人,家家设灯,有极精丽者。”

  提起灯彩,大部分人都会想到正月十五闹花灯。传统的茶山百鸟灯却不同,闹在农历八月十三。更令人意外的是,这项非遗技艺曾失传60多年。而使百鸟灯重现于世的,是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大普。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16岁学髹漆,26岁接触灯彩制扎,20多年后推动百鸟灯重现,并促成这门手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个月,年已七旬的王大普刚被认定为“编织扎制”类的温州市级乡村工匠,他和百鸟灯的故事仍在继续。

  衰落60多年的百鸟灯

  百鸟灯为何闹在农历八月?这不得不提到茶山的独特地界——位于大罗山西麓,控东海,锁瓯江,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众多鸟类在茶山栖居,当地人也有爱鸟护鸟意识,将鸟儿视为吉祥物。但临近东海的茶山,也极易受到台风侵袭。因此,古时每逢台风频发的农历八月,茶山人都会制作形态各异的百鸟灯来祈求风调雨顺,也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据茶山当地史料记载,“百鸟灯”民俗游行活动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百鸟灯游行通常伴随庙会的巡游出现,茶山的庙会本就以时间长(3至5天)、队伍大、文娱节目多样的特点闻名于浙南。参与庙会巡游的往往有2000多人,有一年光是走在前头,面开脸谱、着戏服的七星马队就有320余人。七星马队后跟着文武元帅,之后才是一般由女性拿的百鸟灯。所有人都以参与巡游为豪,认为这预示着来年的吉祥如意。

  2000余人的队伍,光后勤支出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更何况还要请顶好的戏班来唱戏。要想操办庙会,除了散的认捐外,还需要一个富裕且在地方有威望的“头家”牵头。以前茶山的诸、徐、项三大姓最为殷实,往往轮流做出钱最多的“头家”,其中又以诸家当头家的次数最多。不管散捐的资金差多少,诸家都会悉数补上。

  茶山庙会还有一个规矩,要么不办,一办就要连办3届。上世纪40年代,大家不再有精力举办文娱活动,以诸家为首的头家也不再有闲钱认捐,1947年后百鸟灯随着茶山庙会沉寂了。

  1954年出生的王大普并没有见过上世纪的百鸟灯游行。但他儿时常听老人们聊起游行的阵仗是多么浩大,百鸟灯是多么鲜妍、栩栩如生,心中早已充满了向往。“有位已故的老人说过一句百鸟灯的顺口溜‘前村鸡啄荸荠白,后村樟树歇麻雀’。意思是前村的百鸟灯扎得大大的,做了鸡啄荸荠;后村的百鸟灯做得小小的,挂在樟树上像麻雀一样。这讲的是百鸟灯不同的样式。”王大普说。

  工匠精神让文化复兴

  王大普的祖父是民国时茶山最有名的油漆老司。诸姓大户家里的粗细髹漆,均出于他的手。王大普的父亲是打金箔老司,打出来的金箔又薄又均匀,是油漆装饰的好材料。他的手艺闻名于塘河流域,金箔更是供不应求。“家里人对我说,要做就做‘最好的老司头,不要做黄毛头’。”家人对手艺的精益求精,深深影响了王大普。

  16岁时,王大普也走上了髹漆的道路。这一行对绘画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王大普的老师项有礼,师从国内著名年画大师,先后继承了濒临失传的“月份牌”(又称“上海年画”)和杨柳青(又称“天津年画”)。在老师的教导下,王大普开始学习花鸟国画和油漆画。他无疑是有天赋的,别人三年的学徒期,王大普8个月便直接出师。回到茶山后,乡亲们争相预约他做髹漆。

  改革开放后,传统节日恢复,各地舞龙灯、闹花灯等民俗活动相继恢复举办。1980年开始,王大普向茶山民间艺人徐永元学习灯彩制扎艺术。1995年开始,茶山庙会断断续续举行,但百鸟灯游行却一直没有出现。直到200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庙会的首事(即主持和管事)找到王大普,希望借此机会搞一个有茶山特色的庙会。

  要有茶山特色,要大家喜欢,要做起来好看,王大普一下子想到了百鸟灯。但之前百鸟灯的风俗是办完庙会后直接烧毁,并没有样本留存于世,他也未见过百鸟灯,茶山也几乎没有人知道这门手艺。为复现百鸟灯,他开始走访民间艺人,还办了一场座谈会邀请茶山的老人们回忆百鸟灯游行,可惜见效甚微。

  王大普开始自己琢磨,正好他家中收藏了一本任洪武的《百鸟图》。这本画谱里记载了各种鸟儿的羽毛颜色、喜好和栖居地。他便以此为基础,进行百鸟灯图纸设计。王大普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底与近30年的灯彩制扎经验,这使他设计好样式,便能根据平面图构思出立体灯彩的扎法。王大普说:“灯彩有很多,百鸟灯却难做。它不像鱼灯这类有固定的板式,每只鸟都有自己的神态和姿势。而且画鸟最难画脚,百鸟灯最难做的也是脚。做脚的材料我就找了好久,现在摸索出来,还是用竹篾弯出爪的样式,然后用金属绳和皮革废料扎起来最好。”

  为了更好地制作百鸟灯,王大普还特意去看了鸟类知识展览。“大罗山原本只有二三十种鸟类,但是我观察了一下,现在应该远远不止了。”王大普笑着说:“熟悉的鸟儿,我很容易认出来。”

王大普和“翠鸟戏鲤鱼”百鸟灯

  百鸟灯选用的鸟类形象也有讲究,应选用孔雀、凤凰、鹤这类让人感觉吉祥的鸟儿。王大普在制作百鸟灯期间,诗人姜善真正好前来拜访,两人便约定一位做100只鸟灯,一位给鸟灯写100首诗。一整年的时间,王大普完成了100只鸟灯并全部拍照记录,姜善真也根据每只鸟的特性写了对应的100首诗。2010年,两人的作品集结成《茶山百鸟灯》画册,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2012年,“瓯海百鸟灯工艺”就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王大普被认定为温州市级非遗传承人。5年后,他又被评为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非遗传承正当时

  王大普出版《茶山百鸟灯》还有一个用意——让后人有章可循。亲身参与百鸟灯复现的他,深知其中的不易,致力于为其他手艺人留下文献资料。这样即使后面实体难寻,也能从图片和文字中检索到。2021年,王大普还出版了《瓯海灯彩》,这本书不仅收录了竹丝灯、丽岙挑灯、梧田大龙灯等瓯海灯彩,其中“茶山百鸟灯”一章,还清楚记录了制作百鸟灯所需的材料,以及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正如书的封面所定义的,这是“一本瓯海民俗的文化读本,又是传承灯彩制作技艺的工具书”。

  瓯海灯彩也正被更多人看见,有位中文名叫唐云的意大利汉学家,十分热爱中国的传统民俗。足迹遍布中国的她,一来到瓯海茶山,就被这里的民俗气氛所吸引,退休后也选择定居温州,成了温州的“荣誉市民”。2014年,她带了20多位外国记者来到王大普所在的泉川艺社,向外国介绍百鸟灯和瓯海的民俗文化。2021年,她又把瓯海的百鸟灯、周岙挑灯等瓯海灯彩写入她的文集,在意大利发布,让更多人看到瓯海灯彩之美。

  在传承百鸟灯的过程中,王大普和其他手艺人不断对百鸟灯的技艺进行着革新。最初的百鸟灯以纸糊灯,遇到水和火就容易损毁。王大普和徒弟在制作时便改用纱布蒙灯,再用画笔涂上颜料色彩,最后以清油封层,这样既能防雨又易保存。针对部分对展览时长有更高要求的百鸟灯,王大普则用不同色彩的尼龙布制作。这样灯彩会更牢固,透光性和色彩也更好。百鸟灯内部的光源也从蜡烛换成了小灯泡,王大普还和其他手艺人,共同改造出了更适合巡游的手拿式百鸟灯。

  王大普有两件最得意的百鸟灯作品。一件是他以“五水共治”为灵感制作的“翠鸟戏鲤鱼”百鸟灯。清澈的水,才能让翠鸟捕到肥美的鱼,这件作品正是对山清水秀的赞歌,多次在省内的灯彩大赛上获奖。还有一件作品,是王大普为舞蹈《百鸟朝凤》制作的道具。主道具凤凰长8米,宽6米,光是尾巴就需要4个人扛。还有几个小鸟灯,是1位演员拿1个,方便灵活运动。在百鸟灯道具的加持下,这个由瓯海区文化馆选送的节目,拿到了2019年浙江省群众广场舞大赛的银奖。

《百鸟朝凤》演出照

  百鸟灯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挑战。如今,茶山农历八月的庙会常和元宵节合并,百鸟灯不再闹在农历八月十三了。需要百鸟灯的场合也变少了,最早的两个徒弟,因为制百鸟灯并不能维持生计,已选择放弃。但好在还有新的徒弟接棒,王大普本人也选择坚守:“我有好几个赚钱的手艺可以养百鸟灯这一个手艺,而且百鸟灯也有新的展现方式。”

  温州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现在王大普经常会去各个文化驿站和乡村少年宫,进行百鸟灯科普或体验工作坊。上至大学,下至小学,也都会请他参与传承工作,温州大学的老师还会请他做民俗课题顾问。王大普很珍惜这类机会,这不仅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百鸟灯,还能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他说:“创新,还是要年轻人来搞,他们的脑子更灵活也更有创造力。”王大普对非遗的创新性尝试持开放态度,上个月有一位温州本地的博主前来拍摄,王大普花了两天时间帮她还原了一盏能动的螃蟹灯彩。

  今年,王大普在泉川艺社的百鸟灯制作工作室获评“非遗百家坊”。评上这个可不容易,它要求有一定面积的制作场地,且该场地需要有传承人坐镇非遗传习。截至目前,瓯海区仅有10家非遗百家坊。未来,王大普将持续关注百鸟灯的活态传承,让传统民俗与人更亲近。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编辑: 马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