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88539042    监督举报:0577-88523479
瓯海党务 瓯海人大 瓯海政务 瓯海政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瓯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瓯海新闻  ->  人物  -> 正文

创新的力量 | 邱季然:做好鞋,走好路

来源:  记者 涂心茹 伍志翔
2024年10月29日

  

人物名片

  

  邱季然,美国纽约长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温州华得利鞋业有限公司第三代传承人、瓯海区第十届政协委员、瓯海区工商联常委。曾起草并制定《儿童保暖鞋》行业标准,先后获得“爱心楷模”“诚信外贸人”等荣誉称号。

  从代加工到自主品牌,从制鞋向“智”鞋迈进。拥有50余年制鞋历史的温州华得利鞋业有限公司在董事长邱季然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现代化、规范化的蝶变跃升之路,2020年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多次被授予“百佳工业的老一辈“出口创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漫漫奋斗路上,邱季然始终秉持着继承家业、三代制鞋的理念,坚持以新技术、新思想武装传统制鞋业——“传承”与“创新”,是对他这段经历的最好概括。

  

守业之路上,他不曾犹豫

  

  “我是土生土长的瓯海人,瓯海培养了我,所以想要把贡献做到自己的家乡里去。”谈及为何决定回国继承家业,邱季然表达了扎根鞋业的决心。其中,最让他触动的是父亲那不分昼夜、亲力亲为的老一辈企业家的身影。当接力棒传到邱季然手中时,创业、守业的激情也随之传递。

  在美国就读7年,硕士毕业后,邱季然做的第一件事是:回到华得利,从“零”开始。不论是销售,还是产品开发;不论是划料剪料,还是注塑成型,每一个细微的工序,邱季然都亲身参与,真正做到扎根基层,快速成长。

  “以前车间里的条件没现在这么好,干的活也是脏活累活,在没经历过磨炼的情况下,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面对磨炼邱季然有压力,但压力之外的更是改变现状的强烈决心。他认识到,为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保障员工身心健康,车间工作环境需进一步改善;传统制造型企业纸质化的工作模式,也需要一套现代化系统来优化;此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代工企业的发展空间还得依靠品牌化来进一步拓展……无限设想不断在实践中产生,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邱季然退缩,反而点燃了他学好本领、创新创造的激情。

  

  

创新之路上,他步履不停

  

  踏实扎实的创新,必然果实累累。在担任董事长期间,邱季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开发设计方面大力应用AI人工智能设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全面推行数据化管理,在设备更新方面大力推进自动化生产,同时,还研发设计了多种新型功能鞋,成功申报20项产品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他引领温州华得利有限公司,在温州市质量技术检测科学研究院的牵头指导下,与瓯海区鞋革行业协会共同起草了“浙江制造”《儿童保暖鞋》标准,打破了当前我国童鞋研发技术创新相对落后、新产品研发青黄不接的局面,推动童鞋产业迈向标准化、规范化。

  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邱季然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在美国留学时就已经有创立跨境电商品牌的苗头,在学习众多品牌出海的成功案例、结合实际企业情况后,这才下定了决心。

  2017年温州华得利有限公司开始创立跨境电商品牌,邱季然牢牢把握机遇与主动权,亲自跑供应链、打造平台、管理库存,从一个点、一条线稳步发展到现在,最终确立了一套系统的品牌运营模式,让华得利产品在美国打开了知名度。“目前我们还是以货架式为主,像直播这样的社媒形式也是我们接下来要准备发展的方向。”邱季然认为在品牌化发展上,华得利还有广阔的空间值得探索。

  

慈善之路上,他义不容辞

  

  新疆阿克苏拜城县,四川阿坝、凉山,甘肃临夏,温州泰顺……温州华得利有限公司用行动诠释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邱季然强调,他对公益的热衷深受父亲的影响,他将在实际行动中把“善的文化”进一步传承、传递。

  一直以来,华得利始终秉持为社会做贡献、献爱心、传递正能量的理念,结合自身产业优势,积极响应社会公益号召,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截至目前,华得利经过瓯海区慈善总会的捐资金额已达279.3万元;2022年,在区慈善总会建立“温州华得利鞋业有限公司慈善公益基金”用于助医、助学、助困、助残、助老;2023年,当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时,迅速响应、驰援甘肃,捐赠5万余双高筒棉鞋,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温暖与希望。

  “奉献自己的爱心,我们义不容辞。接下来的每一年,我们也将不断地坚持去做这些善事。”邱季然说。他坚信鞋业不仅要注重产品的品质,更要注重员工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他以“善”为核心文化,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现在,华得利不仅是用50余年的坚守与奉献,编织出一张广泛覆盖的慈善之网,更是以企业文化内核,吸引了大批在职20年以上的员工、合作10年以上的客户,打造了一个有温度、有责任感的大家庭,彰显企业的温暖与担当。

编辑: 马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