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10/14
来源
瓯海新闻网
分享
“未来教育”,蓝图已绘。作为温州市首批未来教育创新区种子单位,近年来,瓯海以未来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塑造未来教师为基础,以建设未来课程为核心,创新实施教育“五重构”改革,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美好教育新生态,不断擦亮区域“未来教育”金名片……如今,一大批具有未来教育特色的新样态校园正在瓯海大地上涌现。
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龙霞校区
高标准建设校园空间
青砖白墙,是江南水乡。彩色方窗,是梦幻童话。9月开学,在瓯海区南部新城实验幼儿园,灵动的孩子们奔向极具未来气质的小天地,开启遨游。
2021年10月,作为南部新区着重打造的教育新高地,按照省一级幼儿园标准创建的瓯海区南部新城实验幼儿园正式投用。园区占地约8.2亩,孩子们移步易景,在浸润式的美学空间中感受自然美;区块丰富,在缤纷的创意功能活动室中激发创造力。今年2月,该园以最高分被评为全市首届十大“未来星幼儿园”。在这里,“自然为本 创享未来”是办园理念;在这里,着重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大社会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使幼儿向着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具备创新精神的小公民的目标出发。“园内设有活动教室、各个功能室和户外运动游戏场等,致力于打造南湖板块有颜值、有温度、有创新的优质园。”瓯海区南部新城实验幼儿园园长郑沙年说。
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一实验幼儿园背依大罗山、三垟湿地,由百年老校茶山一小改建而成。为创“未来学校”文化空间新样态,真正实现空间“为个性学习而建”,幼儿园因地制宜,融合地方特色,初定了集吃、玩、赏、学为一体的“龙脊乐园”,以小小导游、定向藏宝、体能比赛、美食摊位等活动形式为纽带,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场景。通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节庆活动、生活活动、家园互动、环境浸润六大实施方式,赋予园所内涵新价值,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的美食、风光,和家乡的独特魅力。
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增加,推动教育从“大办”向“优办”迭代升级。近五年来,我区共建成投用中小学19所、幼儿园43所,改造提升美好校园32所。今年秋季,又投入使用6所新学校,包括1所小学、5所幼儿园。5所幼儿园办学规模合计58个班级,将为我区新增幼儿园学位1740个。这批幼儿园的选址充分考虑周边居民子女入学需求,以高品质、高标准优化办学,进一步建设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办让群众满意的美好教育的目标。
龙霞校区课堂
高质量培养教师队伍
从语文教学到融合双创进行教学,省特级教师、瓯海区公立艺术学校校长叶会乐将自己的专业实践毫无保留地分享。通过拓展瓯海区叶会乐名师工作室,创新打造团体互动式的“影子研修”,校内年轻、有潜力的教师与名师们一齐学习,围绕项目化教学,在课题、论文各个角度得到个性化培养。
校内重视名师和良师培养工作,拥有正高级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3人和市名师名班主任4人,形成较好的成长梯度。专业课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式,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艺术总监,专职艺术教师从国内十大音乐院校、八大美术学院、三大舞蹈院校优秀毕业生中选拔,为孩子们奠定“私人定制”模式的师资基础。
近年来,我区围绕“美好教育”建设总目标,围绕校长培优、教师培名、班主任培强、良师培育,列出一项项扎实的举措,构筑教师队伍的良好生态。在专业素养提升的同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随之而来。区内设立“未来教育”创新奖、优秀校园长特别奖、“双减”模范学校创新奖等奖项,对教育硕果予以嘉奖。教师工会福利待遇提高,加强青年公寓建设,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惠师服务……我区教师收获诚意满满的政策红利。
在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学校为教师打造专属的备课研修空间。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组活动制,大大减轻教师个体备课的负担。六个空间由学科教师个性化打造,各对应一个学科。“这里设备全、干扰少,最重要的是有同学科教师一起备课、研修,能碰撞出不少新点子。”该校数学教师张乐说。
构建持续发展机制是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的另一行动。逐步实施的教师“绿青蓝”培养工程,在学科专业上分年龄、分荣誉,就最近发展区提出不同培育目标,以增强教师成就感。增设免批制度,实施弹性坐班;班级申请自主管理,教师申请教学常规免检制度,扩大管理自主权;挖掘各类人才,配以相应的课程、社团、岗位,以人尽其才……学校在提升教师幸福感方面作出种种努力。
高水平打造未来课堂
“自从有了‘小先生’课堂后,在课堂上不懂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小组内讨论、组内‘小先生’领学、小组间互动这些方式解决。”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小先生”课堂的逐渐普及,让五年级学生南佳妤的课堂表现更加积极主动。“小先生”走上“大讲堂”,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主动学习,会表达、会思考、会合作、会组织,展现了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品质和素养。
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迭代创生了多个中心领学的“小先生”课堂,构建“先学、共学、延学”三种教学样态,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在每堂课的调研中,各学科教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依据学科特点、年段特点、教材特点,形成满足“小先生”式学习的多元课程、资源空间和服务理念。
在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一卡一单”的未来课堂样态让课堂成为有生命力的学习阵地。问题卡收集,任务单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情境,巧设教学环节,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通过一个个有关联、有序列、有梯度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挑战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
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与清华大学附中、钱学森原工作的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合作,建设多个学科教室、现代化实验室、STEAM教室及“钱学森书院”,并引入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课程,打造具有“清华基因”的STEAM课程和创客空间。拥有“私人定制”课程表的孩子们可以前往各大空间,通过课程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找到目标和方向,培养学习的内动力,更好地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这些高效课堂,正是我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道生动缩影。作为浙江省教学管理试点区,我区秉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变革理念,打造以“高阶思维与5C能力”为核心要素的未来课堂。目前有市级课堂变革项目36个,区级项目49个。课堂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关键环节,我区设立200万元课改专项资金,给予每个集团校20万元课改专项资金,还设立教育集团办学成效优秀管理团队奖20万元,为学校教学改革和管理改进提供经费保障,帮助学校加大实施课堂变革项目力度,让学生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奔向新未来。
(本版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责 编:翁德汉
监 审:王进华
总监审:周乐光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