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鞭炮声声年味浓

2025-01-22 王乐天

2025

来源

分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过去的乡村记忆中,最浓郁的年味当属连绵不绝的鞭炮声。那一声声鞭炮声,如同新年的问候,温馨而热烈。无论身在何处,每当春节来临,我都会想起那曾经熟悉的鞭炮声,那是乡亲们祈求来年红火幸福的乐章

  在乡村,一俟腊月,尤其过了小年后,乡亲们便开始忙碌着去置办各种年货了。在我的老家永强,永中寺前街系当地最为热闹繁华的一条老街,它对于孩子们的诱惑力,就像今天的电玩和网游一样大。那些时日里,乡亲们都会带着孩子,从四面八方涌向狭长的寺前街。于是,寺前街上每天热闹非凡,来玩的乡亲们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琳琅满目的摊位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临时摆设的一个接一个的鞭炮摊子,大大小小,长长短短,五颜六色,看得人眼花缭乱,恨不得每个品种都买来燃放一下。

  众多的鞭炮中,有红纸包着的一百响甚至上千响的长串鞭炮,点燃后会“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有响声振耳欲聋的“二踢脚”,在地上点燃引线后,“呯”的一声霸气直飞到空中;有发出尖锐声的“窜天猴”,引燃后,“啾啾”地鸣叫着飞向天空并在空中炸响,还有电光花、土红等等。

  那时,人们生活条件艰苦,拥有鞭炮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可在春节前夕,家长还是会慷慨地买上几串鞭炮,过把打鞭炮的瘾,来增添节日的气氛。同时,家长们也会给孩子们买些小鞭炮,这种鞭炮不大,鞭杆用红纸裹住,价钱相对便宜,比较适合小孩子放,拿着手里把玩,安全性高。

  为了不让鞭炮受潮,家长们通常会把它们放置在高高的三门柜上面。父母摆弄好就会再三叮嘱孩子:“不许拆封,到了春节再燃放。”可此时的孩子们早已急不可耐,把家长的吩咐抛之脑后,趁着父母忙碌的时候,便会踩着凳子,踮起脚尖,偷偷地拆解下几个小鞭炮,装在口袋里,招呼玩伴们先去外面尝尝鲜。

  “闺女戴花,小子放炮”,这是性别造就的使然。燃放鞭炮属于男孩子的专利和他们过年时的专配。由于鞭炮少,孩子们会倍感珍惜,总想玩出点儿花样和新意。有时,孩子们把点燃的鞭炮,扔到捣臼、河面,甚至于水缸的薄冰上,察看能否将冰炸开;有时,把鞭炮插入雪堆里,欣赏雪炸四溅的情景;有时,会找个酒瓶子,把鞭炮按在瓶嘴上,把瓶子炸个稀巴烂;有时还把点燃的鞭炮扔进露天的粪坑里,跑不及则会溅上一身,惹得自己差点儿笑破肚皮。而一些调皮的孩子为了搞恶作剧,会把引燃的鞭炮偷偷地扔进女孩子堆里,吓得她们惊叫不已,男孩子则乐成一团。而最潇洒的算是一手用指甲盖掐住鞭炮的信子,一手点燃,等快要响的一刹那,猛地扔向空中炸响,当然,那需要有一定的勇气和胆量。

  燃放鞭炮是过去乡村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最豪放的交响曲,它的高潮是在每年的除夕之夜。那时候,家家户户没有电视机,没有春晚可看,除夕晚上吃完年夜饭后,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们,都在耐心地等待着午夜时刻的到来。时间一到,各家的大门便一一拉开,放鞭炮的、不放鞭炮的都会不约而同地往大门口走,开始在自己的家门口,一家一户轮流着燃放。

  为过足放鞭炮的瘾,此时,胆大的孩子会约上一群小伙伴,去人家的院里捡拾没响的鞭炮,等人家一放完鞭炮,根本顾不上危险,便一哄而上去捡抢,有信子的就直接点上,没信子的就剥开鞭皮,把所卷的黑火药倒在石头上点着。火药“哧”的一声,打着旋升起一股烟雾,有时离得近了,会燃着自己的眉毛头发,在鞭炮声中肆意打闹,是孩子们最为快乐的时光,虽然遭到家长的一顿斥责,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而胆子小的孩子,只能躲得远远的,捂着耳朵,羡慕地看着同伴们去燃放鞭炮。

  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开始在黑暗的夜空中响彻云霄,整个乡村不知不觉中就汇聚成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连绵交响,空气中则弥散着浓浓的硫磺味,年味也迅速渲染开来。从午夜时刻零零星星的鞭炮声到凌晨四五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燃放鞭炮终于达到了高潮,之后,意犹未尽的大人才陆陆续续回家。

  难忘儿时的春节鞭炮声,那是我们那一代人一生中最温馨、最美好、最珍贵的记忆,更是我们快乐童年的见证。每当鞭炮声响起,我总能感受到那种纯真快乐的味道,它们陪伴着我度过无数个难忘的春节,成为我人生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丰裕,鞭炮式样也日渐繁多,可在鞭炮禁放、限放的春节里,年味却显得越来越寡淡了,不由地让人感慨万千。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