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来源
分享
曾写有一诗,我将大罗山说成是一根插在温瑞大地上的柱子,而古人也说:“东瓯诸山多连绵相属,唯大罗山巍然特起,枕海带江,别标灵秀。”实际上大罗山不小,面积117平方公里,分属于瓯海区、龙湾区和瑞安市,单单风景区就有四个,分别以仙岩、瑶溪、茶山、天柱名之。
我对仙岩风景区最熟悉。
在仙岩工作期间,一有朋友自远方来,我必然会带其到仙岩风景区的必走景点——梅雨潭看水。对,看瀑布,那也是看水。比如朱自清先生,他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把梅雨潭的水看了个明明白白,发现水是绿色的。
梅雨潭,是我遇见的最容易到达的瀑布。其他各类瀑布景点,均需乘车又徒步,还得爬不短的山路才能观赏。在温瑞塘河通达时期,船可直接到支流顶端,下来即是圣寿禅寺,走几步到山脚,稍微爬几分钟山,就能听到梅雨潭的瀑布声。“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的朱自清,清朝时分别写有《游仙岩记》《再游仙岩记》《三游仙岩记》的潘耒,明朝时写有《仙岩观梅雨潭瀑布记》《再游仙岩观梅雨潭瀑布记》的刘康祉,以及清朝写了《游仙岩记》《游仙岩第二记》的周衣德,都乘舟来来往往。尤见潘耒在《游仙岩记》里写道:“余以六月初往游,泛一叶舟出郡南门,循溪行,过白塔、由帆游、渔潭诸村落……”
并不是所有去梅雨潭的游客都是奔水而去,如谢灵运是寻仙的,他的诗歌的题目就是《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弭棹向南郭,波波侵远天。拂鲦故出没,振鹭更澄鲜。遥岚疑鹫岭,近浪异鲸川。蹑屐梅潭上,冰雪冷心悬。低徊轩辕氏,跨龙何处巅。仙踪不可即,活活自鸣泉。”仙踪不可即,谢灵运悻悻而回。
谢灵运之后,张又新也被贬来任温州刺史。张又新属于被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是中国1200多年科举历史17位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三元”之一,《全唐诗》里存有其12首诗作,他是拐过《帆游山》到仙岩。张又新著有中国第一部品水专著《煎茶水记》,里面大大抬举了仙岩。他说:
故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于又新丈人行也。为学精博,颇有风鉴,称较水之与茶宜者,凡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
斯七水,余尝俱瓶于舟中,亲挹而比之,诚如其说也。客有熟于两浙者,言搜访未尽,余尝志之。及刺永嘉,过桐庐江,至严子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家人辈用陈黑坏茶泼之,皆至芳香。又以煎佳茶,不可名其鲜馥也,又愈于扬子南零殊远。及至永嘉,取仙岩瀑布用之,亦不下南零,以是知客之说诚哉信矣。夫显理鉴物,今之人信不迨于古人,盖亦有古人所未知,而今人能知之者。
张又新在文中首先列出刘伯刍所品七水,最厉害的是扬子江南零水。他说自己喝过这七种水,还“比之”,确认“诚如其说也”。后来他到浙江来,“及至永嘉,取仙岩瀑布用之,亦不下南零,以是知客之说诚哉信矣”,发现仙岩瀑布的水煮茶也不比“天下第一泉”扬子江南零水差。
不知道张又新是在梅雨潭边上直接煮茶喝,还是“俱瓶”回去泡。我曾在瓯海西部群山中泡茶一人独饮,亦在温瑞塘河边浴风饮茶过。无数次在梅雨潭边徘徊,或坐,或站,或发呆,从未想过取水烧之泡茶。一如朱自清先生,在旅客眼里,梅雨潭之水适合看,不适合作为茶水的“水”。
有文章说大罗山极大地阻碍了温州经济,一朋友说把大罗山搬去填东海,一减一大于二。我接上话说大罗山没了,温瑞平原就没了心没了灵魂,温州再怎么发展也是空荡荡的存在。
如果说温瑞平原的灵魂是大罗山,那大罗山的灵魂是什么?
是水!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大罗山,都会看到一条条或大或小的溪,打出梅雨潭、雷响潭和龙须潭这三个结的溪水属于比较大的一条。一到雨季,平原地带的人朝山上看,大罗山上挂着无数条长长的带。深如大罗山遇见小溪,掬水而饮,甘甜如饴。很多周边上山锻炼身体的居民提桶而往,装满而回,煮饭泡茶,自有一番风味。
我坐在离大罗山十几公里的地方办公,泡茶用的水,也来自那里。当然,我不可能天天从大罗山提水回办公室。这是经过处理的饮用天然水,水源地位于大罗山东侧。上午泡白茶,下午泡绿茶,这水是我每天办公的添加剂。
坐累了,喝一口茶,微闭双眼,仿佛置身于梅雨潭畔,看人来人往;好像在百家尖山顶看天河水库,那是一颗跳动的心;于千步梯顶看爬山之众,那亦是人生之路。
原来大罗山之魂是人,是温瑞平原上千百年来勤勤劳劳的人们。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