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与高校“双向奔赴”,智美茶山故事多

2025-02-05 记者 黄冰娥

2025

来源

分享

编者按:感受发展蓬勃生机,探究城市前进路径经验,瓯海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原创深度报道栏目“锐观察”,以一批多角度、有速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报道,展现瓯海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的新突破、新成绩。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瓯海茶山,是一个街道,却拥有一座“小城”——作为温州大学城所在地,茶山街道集聚了5所大学、7万名大学生。大学向下扎根,街道向上开花,从党建共建、校社共融,到安全护航、创新引路……当街道与高校“双向奔赴”,正如歌中所唱,这里的故事特别多。

  

创新的故事

  

  “在智立方点亮了我的创业梦。不仅让我学到了企业管理的知识,提升了创业技能,更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拓宽了人脉。通过‘310创客圈’,也更好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帮助我们项目对接投资人、孵化器,实现成果转化。”赛维克(温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练勇自豪地说。作为温州医科大学大四学生创业团队,自入营以来,团队就通过智立方·大学生创客营获得了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赋能,取得快速成长,现已输送至创谷孵化器。

  智立方·大学生创客营是由瓯海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区人力社保局、团区委、茶山街道共同指导成立的一个公益性、专业化、开放式的综合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力求打通高校、地方、社会、学生之间的边界,为广大高校毕业生留温创业创新提供平台支持。“智立方”总面积1020平方米,自2021年9月开营以来,已累计服务创客项目113个,入营孵化企业36家,服务大学生超4.7万人次,入营企业(项目)营业收入累计达3500余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362人,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青年之家·众创空间、省级众创空间。

  一串串数字,见证了一个个初创团队茁壮成长的奋斗故事。从温职院智能制造学院到入伍参军,再到温大机电工程学院……这几年,学子余柯剑的人生阅历不断积累,关于智慧矿山安全设备研发工程师的梦想也照进现实。2022年,他在“智立方”成立了温州市智矿定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带着团队研发“矿位宝”智慧矿山定位系统。这是一套基于超宽带定位技术的厘米级矿山人员定位装置,可实现井下人员的实时精准定位,确保矿山管理人员和政府应急部门在发生矿难的第一时间接收到警报并组织救援。潜心钻研之下,他收获了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拿下“中行杯”第十五届浙江省职业规划大赛金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十八届挑战杯黑科技特等奖、第十七届”振兴杯“金奖等20多项奖项。

  和练勇、余柯剑一样,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在“智立方”发光发热、绽放青春光彩。过去一年,“智立方”开展各类青年创客活动93场,服务人数5273人;双端招聘会8场,引导促成1587人,辐射3.6万人;年度营内企业担保贷款140万元,累计担保申请贷款690万元;累计申请成功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国家商标1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7项、作品登记证书34项;孵化企业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创业类竞赛获奖44项。2024年5月,孵化单位温州市雨非创意设计有限公司获浙江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赛维克科技有限公司获浙江省挑战杯金奖,并以浙江省十佳项目全省展示。

  

安全的故事

  

  党群服务中心、共青团议事厅、“铁军”工作室、安全教育基地、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石榴籽民族工作室……走进温州大学校警驿站,5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各板块功能一应俱全。这是全市首个校警驿站,致力为该校2万名师生提供政务、警务、校务等“360全景式”服务。

  驿站承担着报警求助、户籍管理咨询、瓯E办、居住证受理、居民身份证受理发放、无犯罪记录查询、纠纷调解、普法宣教、安全教育等多元化服务职能,让师生“足不出校”便能实现政务、警务、校务的一站式办理。“铁军”工作室是该驿站的特色品牌,以瓯海区公安分局茶山派出所警长史铁军命名。“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开发基层党建品牌、留学生证照服务、交通服务等功能,并加强智慧大脑建设。”史铁军介绍。

  在温州商学院,类似的“360”校警驿站也同步守护着师生的安全。“安”守校园的暖心故事,在茶山频频上演——“学长,我好像遇到电信诈骗了,请你帮帮我。”小张是温州商学院的大一新生,被电信诈骗“盯”上后,他迅速向学校金融反诈社团的成员咨询,成功守住了自己的“钱袋子”。

  大学生反诈意识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走进温州商学院,反诈集市、反诈情景剧大赛、宣传横幅等“反诈元素”随处可见。学校发挥大学生群防群治力量,联合当地警方、律所成立大学生反诈社团,推出一系列创意十足的反诈举措,向广大师生宣传反诈防骗知识。

  反诈社团成立初期就吸引10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如今已发展到300余名社员,先后开展1000余次预警劝阻志愿服务活动。

  在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大学校园,安全是一切的基石。网络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安全有着多面性,如何织密织牢这张“安全网”,茶山街道始终关注着平安大学城建设。承办瓯海区“校地联动共建平安”暨平安瓯海宣传月启动仪式,现场举办“平安知识宣传游园会”;以“民生议事堂”为载体,各界政协委员聚焦“深化联动共建平安大学城”主题协商献策;联合区公安分局创建茶SIR高校警务会客厅,融合政务、校务、警务、执法等功能,充分发挥“治安堡垒”作用,据统计,2024年各高校电诈案件损失同比下降70.12%。

  高校食品安全工作同样出新出彩。2024年8月30日,茶山街道、瓯海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温州医科大学成立高校食品安全工作联络站,至此瓯海实现了辖区内高校食安联络站全覆盖建设。同年11月18日,瓯海区安全共治联合会成立,搭建在瓯高校食品安全自律管理共治合作平台,以整治高校食品安全当下突出问题、深化改革蓄能为目标,全面发挥瓯海区7所高校食品安全工作联络站的作用,切实提升在瓯高校校园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构建食品安全新格局。

  

融合的故事

  

  2024年12月6日,瓯海区“温情榴园”石榴红家园及“石榴花开”民族工作室揭牌成立,维吾尔族、藏族、哈萨克族等20余名民族学生代表身着民族服装,分享在校学习、生活体验、职业发展规划。这是瓯海区委统战部联合温州大学、茶山街道办事处共同打造的校地共建民族工作阵地。

  校地携手,深度交融,正在多领域、多样化、多层次地开花结果。2024年11月7日,茶山街道与温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党建联建授牌仪式,双方围绕党建理论研究、党员教育实践、党建品牌打造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为地方党员干部和群众构建高质量教育平台;2024年12月10日,茶山街道与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开展党建联建座谈交流会,进一步探索明确可持续、能操作、有实效的党建联建发展途径……

  正是在一次次对话交流、共建共融中,越来越多高校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收获别样精彩,越来越多的茶山居民享受到优质的高校资源。如温州医科大学妇联联合茶山街道妇联开展的“爱心妈妈”系列活动,走进睦州垟村、山根社区、梅泉社区等村社,孩子们体验做一回“医生”,或在素质拓展游戏中挑战自我,或以绘画表达自我、释放压力。

  密集的高校资源,成就了发展优势。坐落于温州大学城中心区域的茶山街道博园社区正是校地融合的一个典型。社区常住人口7000余人,在职党员141人,多为高校教师。以校社共建为桥梁,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校社联动幸福博园”特色党建品牌。通过与5所高校的16个团队签订党建联建协议,常态化开展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事业联办等活动,如与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的“校社联动为爱而购”绿色农产品爱心义卖,学生将自己育种、种植的蔬菜水果通过义卖募集善款捐至社区慈善工作室。今年以来,社区与各团队已开展各类党建联建活动60余场。双向赋能之下,社区先后获评浙江省首批省级引领型社区、省级示范党群服务中心、省级“红色根脉”强基示范社区等荣誉。

  高校与城市共存共荣。2024年,茶山街道累计完成土地征收106.971?亩、交地489.352?亩,啃下生长因子、阿尔伯塔学院等重大项目政策处理、土地报征、私坟迁移等硬骨头。并科学有序加强大学城流动摊贩管理,疏堵结合整治占道经营、跨门经营,持续提升茶山“颜值”。承接好高校的人才、高校的成果、高校的服务需求,借力高校的教育资源、高校的科技优势、高校的文化气质……高校烙印和茶山印记交相辉映,这场城与校的“牵手”,将续写出更多优美的小城故事。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