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来源
分享
元旦刚过,宋玲华的日程表上就已经密密麻麻地排满了行程。这位今年72岁的老党员,已坚持义务宣讲超过7年。去年11月,她的“瓯越红课”解锁了第1000场,仅2024年她就进行了313场公益宣讲。“我特别喜欢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只要有机会,几乎都是站着讲,脱稿讲。”宋玲华说道。
宋玲华在宣讲
进校园上红课时,宋玲华生动的授课形式总会轻易地捕获孩子的注意力,看着围着自己喊“宋奶奶”的学生,她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事实上,宋玲华不止一个身份,她是热心公益的“宋大姐”,是为失足少年提供各方面帮教和关爱的“宋妈妈”,是积极开展理论课程的“宋代表”……盛名背后,是宋玲华想要做好每件“事”的决心。
把握“大事”
“我们小时候说人生三件大事‘入队、入团、入党’。”宋玲华回忆道。1953年出生于上海的她,小学二年级时因表现优异,成了首批入队的少先队员。1968年底,15岁的宋玲华响应“上山下乡”,插队到家乡金华兰溪农村,一年后被推荐为民办教师。非师范出身的她,为了上好一堂课花了不少工夫。
农村的条件不比上海,她说:“那5年的艰苦生活,对我的人生非常重要,因为已经吃过那么多苦了。那时农户们手把手教我喂猪、挑水、割麦子等,我顶不了壮劳力,一天只能挣3个工分,值1毛钱,这也让我深切地了解农民的艰苦。”
热心公益
在下乡插队期间,宋玲华加入了团组织,也得以和自己的祖父母有更多的接触。“我觉得我有爱心是从家风熏陶开始的,我外公遇到村里其他人来借稻谷,他经常会送给人家。他当医生的时候,遇到家里情况不好的人来看病,也是不收钱的。”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下,宋玲华也开始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
后来,宋玲华作为“工农兵学员”考入浙江林学院(现在的浙江农林大学)深造,毕业后被分配到浙南山区泰顺县林业局工作。那时从温州前往泰顺山区,开山路都要开一整天。但宋玲华不觉得艰苦,不仅认真对待本职工作,还在198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小学二年级入队,17岁入团,31岁入党,我觉得人生三件大事都已经实现了,我很满足。”宋玲华笑着说。
1985年,宋玲华从泰顺人大调到瓯海,1990年调入瓯海区政协,此后便一直在瓯海区政协工作直到退休。“我做了39年的公务员,其间也有些许成绩,但是我觉得我人生真正变得不一样,是从退休之后开始。”宋玲华表示。
做好“小事”
“工作岗位可以退二线,党员不能退二线;干部可以退休,党员不能退休。”这是宋玲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4年,宋玲华退居二线,空闲时会去老年大学上声乐课。令人意外的是,这让宋玲华走上了一条公益道路。
宋玲华在缝制环保袋
从发动一起上课的同学为贫困生筹款,到在老年大学附近发现废弃服装边角料,开始制作环保袋,宋玲华似乎总也闲不下来。“我问了一下,这些边角料他们都不要了。我觉得丢了可惜,叫来三轮车拉了整整四趟,才将这些边角料运回家。”宋玲华回忆道。
看到废弃边角料的刹那,她想到了自己在瓯海区政协负责提案委时,每年都会收到许多关于环保的建议,其中几份关于治理“白色污染”的提案更是让她印象深刻。为什么不用这些布料制作成环保袋,分发给需要的人,为减少“白色污染”尽一份力呢?
从2004年开始,20多年的时间,宋玲华已制作了3万多个环保袋。“这个袋子是大学生军训服改的,衣服口袋不是正好可以保留用来装东西。”宋玲华兴致勃勃地展示着。她的环保袋兼顾便携和美观,被朋友们称为“宋氏商标”袋。被评为“瓯海最美环保人”的她,常受邀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在科普环保知识的同时,也不忘把环保袋作为伴手礼送给观众。
2008年,从瓯海区政协正式退休的宋玲华,却越来越忙了。2013年,她被聘为温州市未成年人社会观护中心的成员,担负起失足少年的辅导帮教工作。后又担任在押人员的“代理家长”,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生活必需品。“工作的时候就见过失足少年,看到他们拘谨的神态我觉得很心痛。他们很多人是因为没有家人管教,过早地走向社会才会犯错的,是可以引导改正的。”宋玲华说。
即使每天有许多工作安排,宋玲华仍会经常联系帮教的失足少年,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帮助那些犯错的孩子打开心结,点亮心灯。宋玲华对待少年学员无微不至的关爱,如同母亲般温暖,因此孩子们也亲切地称呼她为“宋妈妈”。
2015年宋玲华在瓯海区看守所挂牌成立了“宋大姐帮教室”,此后工作室的帮教点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2处。去年,该工作室还成功入选全国“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现在帮教点也包括女子监狱,她们叫我‘大姐’,所以叫‘宋大姐帮教室’。我也很会发现人才,遇到有适合参与帮教的人,就会邀请他们一起加入。”宋玲华笑着说。
用儿子淘汰的旧手机、在淘宝上淘低价衣服、买30块钱的地摊凉鞋……宋玲华在生活上对自己很“抠”,但捐起款来却十分大方,截至目前宋玲华的捐款已超50万元。“我不舍得出去旅游,有一次我看旅游套餐1万块钱,我就说我不去,1万5千块都够两个大学生读书了。”宋玲华做慈善不仅体现在捐款上,她还时常购买助农、扶贫的产品,也常组织公益活动,发动微信群内的阿姨给西藏、新疆的孤儿打毛衣、织围巾等。
开展帮教活动
接续“人生故事”
2017年,作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的宋玲华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是浙江省出席十九大基层代表中最年长的一位。离京返温的第一天起,她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十九大精神宣讲中,第一时间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基层群众。凡是有人邀课,她都来者不拒。此后,她的课件不断更新,还按照授课对象准备了学生版、基层版、机关版、企业版等不同版本的党史课件,最忙碌时她一天要赶4场宣讲。
“我会杭州话、上海话、金华兰溪话、泰顺罗阳话、温州话和普通话6种语言,可以根据场合转换。只有用观众听得懂的语言讲,他们才会喜欢听。”宋玲华说道。宋玲华宣讲时喜欢站着,认为这样不仅能表示尊重,也能更好地看清台下观众的表情,并且随时走到大家身边去互动。有一年,她刚做了手术还在恢复期,医生叮嘱她要静养,但她还是选择拄着雨伞站着讲完了好几场宣讲。
“现在‘瓯越红课’我讲了1100多场了。我的观众下到7岁,上到100来岁。”宋玲华说道:“我了解到有几位来听课的老党员已经100来岁了,就觉得很感动。他们不忘自己是党员,来参加组织生活。我和他们比起来算年轻了,所以更要多出几份力。”有一次,宋玲华在宣讲时,了解到有位老党员视力不好,不能来听课。她赶去他家当面宣讲时,为他佩戴了自己参加党的十九大的党徽。“他摸着徽章问我党旗是不是红色的,我告诉他党旗永远是红色的。”宋玲华有些哽咽。
虽然宋玲华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在她的工作室里却鲜少看到相应的奖状。她说:“我捐掉了,很多荣誉其实不是我个人获得的,是共同努力得来的,我们还是要向前看。”在未来的日子里,她愿做好永不停步的“红色播种机”,让红色的火种不断传递。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