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捣年糕

2025-02-09 唐艳艳

2025

来源

分享

  年糕者,年年高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因此,捣年糕成了过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以前是挨家挨户都要捣年糕,如今全村人集中一处——吴家大院捣年糕。今天,乡亲们一起捣年糕,我也凑个热闹去!

  吴家大院是爱人老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海子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吴家大院坐南朝北,背靠山,面朝溪,小桥流水人家,别样的诗情画意。院子大又亮,可同时容纳近百人,左右邻舍又是大户人家,劳动力密集地,正是全村人捣年糕的最佳处。

  我们到达吴家大院时,浓郁诱人的年糕香已四处飘扬,原来乡亲们早上五点就忙活开了,有的烧火,有的秀粉,有的擦洗捣臼,还有的聊天侃大山。总之,各有各的忙活,各有各的精彩。

  此时忙着秀粉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奶奶,别看年纪长,她可是秀粉师傅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还健谈。秀粉是将米粉和水均匀混合后,通过手工搅拌,达到合适的湿度和质地,是决定年糕是否好吃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已是古稀之年的她,微弓着腰,双手深深插入米粉堆中,轻柔缓慢地搅拌着,手腕有节奏地转动,带动米粉在盆中翻滚、交融,嘴里还念念有词:“得这样细细地搅,粉匀了,年糕才好吃。”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她抬手随意一抹,目光始终未离开米粉,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而庄重的仪式,每一次搅拌都倾注着对传统美食的热爱与敬意。

  接着,叔叔把拌匀的粉装入蒸笼,放到铁锅上,火焰不断地舔舐着锅底,吐着黑烟冒着白汽,姑姑站在雾气腾腾朦胧的铁锅边,巡看着蒸笼。当蒸笼的米粉从白色变成了玉色的时候,姑姑就大声地宣布:好了。边上的一位伯伯端起蒸笼,快步走向庭院一角的石臼,我们一窝蜂围了过去饶有兴趣地观看,嘴里也没停,米粉刚蒸熟就入嘴品尝了。

  接下来该是叔叔伯伯们大展身手的时刻。大伯二伯先出场,只见大伯捋起胳膊挽着袖子,左右手先后对着自己的嘴巴,“呸”“呸”两下,往自己的掌心抹点唾液,随后提起沉甸甸的石杵在边上的水桶里沾沾水,碾磨糕粉,使糕粉充分融合,再甩开臂膀,朝着那热气腾腾的粉团不停地捣打,那架势相当潇洒。二伯则蹲在捣臼边,手蘸一下水桶里的水,翻动一下粉团,大伯一捣一举,二伯一蘸一翻,俩人密切配合,一捣一揉,相得益彰。大伯约莫捣了三十来下,气喘吁吁,就换一位叔叔出场了。

  这位叔叔身强体壮,高高举起石杵,其身姿犹如力拔山兮的勇士,精准地砸入捣臼中的糕粉堆里,粉堆立刻砸出一个凹处来,二伯赶紧蘸一下水,快速翻动粉团。随着石杵“嘿呦、嘿呦”有节奏地一起一落,叔叔的手臂肌肉紧绷,青筋暴起,犹如一条条蜿蜒的小蛇。每一次捣下,捣臼微微颤动,似在回应这有力的撞击。石杵与糕粉摩挲,发出“簌簌”的摩擦声,好似沉稳的乐章,一下子将岁月的醇厚与生活的甘甜,缓缓捣进那细腻的糕粉之中。渐渐地,糕粉在这刚劲有力的捶捣下,变得愈发细腻、柔滑,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只待涅槃成美味的年糕。

  这时,需要一位大力士出场,不仅力气大,还要不怕烫。真金不怕火炼,这位大哥杀猪出身,身材魁梧壮硕,像一座小山似的稳稳矗立,粗糙的大手犹如蒲扇一般,每一个手指都粗壮有力。只见他双手蘸一下清水,然后一把托起一大团粉团径直朝米床而去。米床就是做年糕的案板,五六米长。

  大伙早已净手以待,围坐在厚实的米床边,然后麻利地将糕坯搓揉成一条一条圆筒状,随即快速切分成一节一节糕体,大伙分头在涂了蜂蜡的板床上,将糕体不间断地按、压、揉,等到糕体的表面看不到一丝褶皱的时候,便轻轻地将糕体揉长、压扁,年糕成型了。

  姑姑、阿姨、姐姐们忙着到米床上收年糕,用手轻轻地托着,放到竹箅上晾,一条一条地平排着,列队似的。这时的年糕温温的、柔柔的、羞羞的,样子煞是可爱。我站在竹箅旁,嘴里吃着刚出的年糕,软软的、糯糯的、暖暖的,满足感瞬间溢满舌尖,幸福感在心中荡漾,家的味道重新出发,年的味道再次唤醒。

  小时候,我并不记得自己家做年糕的情形,但依稀记得年糕做好后,妈妈会将其浸在水缸里,以保持原汁原味。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更换一缸水,呵护着这些年糕。而我也总是在这个时候兴奋地帮忙清洗年糕。

  妈妈会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年糕的美食,有时水煮包菜,色泽白亮,不粘不腻;有时清炒盘菜,糕菜分明,口感爽滑;有时切成薄片,油锅氽熟,香脆诱人;有时支架干蒸,蘸上红糖,齿颊生香;有时饥饿难耐,捞着生啃,疏松清甜。在拥有年糕的日子里,看着舒心,想着踏实。

  今天,吴家大院不仅有年糕,还有糖糕。糖糕就是在秀粉时,加入红糖,有单单加入红糖,色泽焦黄,也有加入芝麻、核桃、红枣片、橘皮的。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讲究吃得好,吃得爽,吃得更有营养。果真,糖糕刚出锅,香气四溢,石杵的捶捣后,更是芳香扑鼻,色泽鲜美,让人瞬间垂涎欲滴。

  我迫不及待地掰下一块,塞进嘴里,芝麻的香、核桃的脆、红枣的甜、橘皮的清新在舌尖上交织碰撞,香甜滋味在口腔中绽放,软糯相伴,味蕾享受。

  往常我也会在菜场或超市买入年糕,看着可可爱爱,摸着滑滑溜溜,可吃起来完全没有这样的味道。恍然大悟,大规模生产的年糕并非原料不好,而是缺乏了手工的捣,大规模生产的年糕,没有韧劲。原来,用心做的食品,味道真的好一点。

  俗话说:“无年糕,不成年。”想念捣年糕的日子。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