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郑丰玉:扎根基层守初心 用担当诠释医者仁心

2025-03-14 记者 陈杨杨 吴宇洲

2025

来源

分享

  日前,记者来到瓯海区泽雅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堂时,正值上午门诊时间,候诊长椅上坐满了求诊者与家属,每当诊室门被轻轻推开,他们便不约而同站起身向里投去目光。透过攒动的人影望去,中医师郑丰玉正以三指搭在患者腕间,眼神温和而专注。今年已是她在泽雅镇中心卫生院工作的第8个年头。

  从一碗汤药到千张药方

  从医数十载,郑丰玉的医学成长之路,满是不断进取的足迹。她始终铭记《大医精诚》古训,自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她曾先后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市中医院进修学习,汲取各家之长,为自己的医术精进添砖加瓦。在诊疗上,她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精通高血压、糖尿病体质调理,对头晕失眠等症状的调理经验丰富。同时还善于运用针灸、小针刀等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多面手。

  直至上午门诊时间过去半小时后,记者才得空走进诊室与刚结束看诊的郑丰玉进行交谈。提及选择中医作为毕生事业的契机,郑丰玉回忆道,她小时候在农村,有一次因为麻疹发烧,整个人昏昏沉沉,迷迷糊糊中隔壁老中医给她喝下了中药,瞬间感觉精神了好多,那一次让她切身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疗效,从而出现了从事中医事业的想法。在后来不断学习与跟师的道路上,胡万华等主任医师在中医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对中医事业的执着,更是对自己产生了深远影响,体会到了中医的魅力和价值。“看到患者在自己的中医治疗下逐渐康复,听到她们对我的认可和感激,也更加坚定了我将中医作为毕生事业的信念。”郑丰玉补充道。

  诊室里的“定心丸”

  “最近怎么样啦,是又痛起来了吗?”“不用担心,记得按时吃药和复查。”在工作中,郑丰玉始终坚守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贴心地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有患者因失眠、焦虑、周身疼痛,一坐下就泣不成声,郑丰玉会耐心安抚患者情绪,再仔细倾听病情,给予专业的诊疗建议。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她总能用自己的方式化解患者的不安,用专业的态度与医术为患者和家属们吃下“定心丸”。

  90岁的林阿公,曾因双侧膝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由家属推着轮椅入院。郑丰玉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与西医的辅助检查确诊后,给予关节腔穿刺、小针刀等手法治疗,当天林阿公便能够脱离轮椅自行扶着离开。类似的案例在郑丰玉诊室比比皆是。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风医德,使郑丰玉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与赞誉,诊室墙面上重重叠叠挂满了患者及家属赠送的锦旗。患者杨女士不是本地人,经朋友推荐找到郑丰玉,“几次诊疗下来,郑医生专业又贴心的服务让我倍感温暖,也让我彻底信赖她,现在一直选择来郑医生这里看。”

  这份发自内心的信赖,在同事胡爱芬的工作日常中得到印证,“郑医生平时工作非常积极,即使过了下班时间,只要还有患者等候,她总会细致完成诊疗。还有遇见一些老年人听力不是很好,她都特意放慢语速耐心交流,大家对她的认可度非常高。”院长林旭盈则告诉记者,郑医生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常常利用午休时间看完早上的门诊病人,下午又忙碌到夜幕降临才回家,她每周还会安排半天时间前往管辖村,为那里的老年人、慢性病对象等送上暖心服务,是爱岗敬业的典范。

  守初心传承医者使命

  当被问及选择坚守基层的原因与想法时,郑丰玉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出生在农村,深知基层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村民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迫切。大山里的很多老人有的不会坐车或行动不便,有的子女不在身边出不了远门,家门口的卫生院便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她就希望尽自己所能为他们解决病痛的困扰。在她看来,患者舒展的眉头,就是最珍贵的职业勋章;村民们日渐红润的面庞,便是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

  谈及未来,郑丰玉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人,她将始终不忘传承与发扬中医的使命,不断学习中医经典和现代医学知识,提升自己对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熟练掌握更多的中医特色疗法,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医、信任中医。她表示,会继续带教年轻中医师,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与中医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将通过举办讲座、科普活动等,向大众普及中医知识和文化,让老百姓真正听得懂、用得上中医智慧。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