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来源
分享
“进不了企业门、建不起信任桥、解不了技术题——这是横亘在校企合作前的‘三座大山’。”这是温州理工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王鑫博士的深刻体会。但这位从东北南下温州的“新温州人”,仅用半年时间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入职3个月签约企业挂职,5个月拿下百万横向课题,一年内让合作企业董事长公开称赞“我就喜欢这样务实的博士”。
2024年1月入职温州理工学院时,王鑫面临严峻挑战:作为机械工程领域博士,她既无本地产业资源,也不熟悉浙商文化。但她选择用最“笨”的方法破局——跑车间工作法:她通过“诚”敲门,主动申请赴浙江恒丰泰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挂职,连续两周蹲点生产车间; “实”解题,发现某产品工艺缺陷后,带领团队优化流程,将性能提升30%,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200万元;“深”合作,以此为契机,建立博士创新站,签订100万元技术开发合同,并促成企业设立专项奖学金。
在学生眼中,王鑫的课总是“冒着热气”:她将恒丰泰的机械臂故障诊断案例融入《工程制图》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带领学生参与企业技改项目,指导团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3项,2名学生被合作企业高薪聘用;创建“智能制造创客社”,学生设计的视觉检测装置已应用于本地水表厂生产线。
“跟着王老师做项目才知道,图纸上的每条线都连着车间的真问题。”现就职于恒丰泰的2024届毕业生陈宇说。“她总能在企业‘习以为常’处发现技术突破点。”合作企业评价道。目前,她正联合多家龙头企业筹建“智能检测联合实验室”。“我就喜欢王鑫这样务实的博士,我也很佩服王鑫博士!”恒丰泰董事长叶胜康这样说。
“教育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把论文写在车间里,把成果转化在流水线上。”王鑫的这句话,或许正是产教融合最生动的注脚。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