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八五”普法我来说丨传播法治最强音,看瓯海法院“八五”普法工作纪实

2025-04-11 通讯员 陈选先

2025

来源

分享

  日前,在风景秀丽的瓯海区仙岩小学里,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模范法官王群英正与小学生们亲切交流校园普法知识。教室外最为醒目的一角,“法官姐姐”信箱也收到了来自各年级段小朋友对法官说的“悄悄话”……

  2025年,正值“八五”普法的收官之年。瓯海区人民法院紧紧立足司法职能,秉持打造“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普法模式的全新理念,致力将法律知识巧妙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有力推动普法工作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深刻转变,以高标准持续推进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

  “走”进去的普法:拓展多元阵地

  “真没想到法院周边还能学习法治历史,正好利用等待的时间了解一下。”市民潘先生作为案件当事人家属来旁听,在法院尚未开始安检时,先在法治文化园逛了起来。

  瓯海法院匠心独运,将普法阵地拓展至法院大院外圈,从象征司法起源的皋陶雕塑起始,依照历史发展进程沿顺时针方向精心布置,打造出一座涵盖铸刑鼎、登闻鼓、睡虎地秦简等丰富法治元素的法治文化园。群众等候的区域恰好置身于公园之中,让大家在散步休憩的不经意间,便能耳濡目染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自开园以来,该法治公园已累计接待超过200批次的团体参观,成功跃升为辖区法治文化的崭新地标。

  近年来,瓯海法院充分结合自身特色,在普法阵地建设方面下足苦功。精心打造了“家事审判”普法专区、诉讼服务中心专区、诚信诉讼文化墙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普法阵地。同时,紧密结合辖区非遗特色,将普法阵地巧妙融入浙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瞿溪会市”、充满古韵的梧田老街等文化圈,充分发挥这些“有形”阵地潜移默化的“无形”作用,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与满意度。

  “听”入心的声音:创新宣讲模式

  在全球首档“无语别”青年演讲节目《与世界说》的演播厅内,王群英法官通过讲述不同案例,生动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中法理情的融合体现,这场节目引发了来自海内外各国青年的广泛关注。

  瓯海法院充分发挥王群英代表的引领示范作用,创新搭建“云端宣讲平台”,陆续精心制作一系列以二十大报告解读、以案释法等内容为核心的精品课程,覆盖人群多达8万余人,同时依托党代表工作室常态化接访400余人次,成功化解各类法律纠纷、妥善处理群众反映问题120余起。

  在王群英的背后,一支由80、90后青年法官组成的普法宣讲志愿队活跃在普法一线。他们精准对接学生、经营者、老人等不同群体的需求,充分借助共享法庭等多样化载体,结合国家安全教育日、宪法日等节点,联合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10余场。

  通过这些努力,将法治触角不断延伸至青年等各个领域,普法志愿队打造的“小豸说法”“我有一个朋友”“萌娃普法”等特色普法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成功“破圈”。

  “看”得见的正义:庭审公开普法

  “本周四上午9点,法院第四审判庭将开庭审理一起受贿案件,面向区管领导干部开放50个旁听名额。”瓯海法院的旁听预告一经发布,温州领导干部学法平台上的旁听名额瞬间被一抢而空。

  从2023年起,为推动机关领导学法用法,瓯海法院联合区司法局连续2年组织观摩庭审,覆盖区管领导干部1000余人次。

  为了让民众直观感受到司法审判的公正性与权威性,法院诚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等各界人士旁听庭审,常态化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累计开放庭审71场,参与群众人数超过3500余人,真正做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增强全民法治意识。

  “写”出来的释法:案例深度传播

  “在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利用某知名电商平台的安全漏洞,开通平台子账号8498个,非法获利22.4万元。”2024年11月,《法治日报》对瓯海法院新桥法庭及相关案件进行了详细报道。

  这仅仅是近五年来瓯海法院运用文字开展“以案释法”工作的一个典型缩影。法院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聚焦群众身边最为关心的问题,精心撰写了《合伙虚假诉讼获取利益?查!》《这只数据螃蟹怎么安全吃?》等80余篇普法案例,被省、市级以上媒体刊发。专业法官从法律角度解析,围绕数据资源、营商环境、知识产权等深入撰写法治调研课题,国家级刊物发表数量达48篇,其中29篇系普法案例分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瓯海法院的普法脚步从未间断,涉法信访量显著下降,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率大幅上升。未来,法院将持续深耕特色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让法治强音如春风化雨般“飞入”寻常百姓家。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