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八五”普法我来说(4)丨“四位一体”激活治理新动能 三垟街道“八五”普法工作交出高分答卷

2025-04-17 通讯员 瓯文

2025

来源

分享

  国徽下,60余名街道干部右手举拳的铿锵誓言仍在回响;法治公园里,孩子们踮脚抢答法律问题的童声清脆悦耳;快递分拣线旁,红马甲“法律明白人”正将《法律援助手册》递到新就业群体手中……这些跃动的法治图景,勾勒出三垟街道“八五”普法的生动图景。五载春秋,三垟街道创新构建“体系筑基+头雁领航+精准供给+融合赋能”四位一体普法矩阵,让法治阳光照亮基层治理的每个角落,在“八五”普法终期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体系筑基:拧紧普法责任“动力轴”

  “通知:12月4日在南仙社区壹品国际广场开展宪法日宣传,各科室有参加接龙……”三垟司法所所长黄星将一条“12·4宪法日”宣传消息发至工作群,不到半小时9个科室的接龙长龙便刷了屏。街道立足“八五”普法五年周期,创新建立“1+3+4”责任体系:由党委统筹的普法领导小组统揽全局,司法所、职能科室、村社三级主体协同联动,法治副校长、法律明白人、律师、志愿者四支队伍全域覆盖,推动普法从“单兵作战”升级为“兵团作战”。

  街道制定年度普法任务清单,将38项重点任务分解至11个科室,实行“年初亮清单、季度晒进度、年终评实效”闭环管理。五年来,160余场特色普法活动如春风化雨,覆盖辖区各个群体——社区活动室里法治课堂座无虚席,企业车间劳动者维权提醒声声在耳,学校礼堂内反诈情景剧寓教于乐,让普法从曾经的司法所“独角戏”变身为多科室联动的“普法交响曲”。“以前普法就靠司法所单打独斗,现在科室联动全员发力。”黄星由衷地感慨道。

  头雁领航:锻造法治铁军“强引擎”

  “行政复议前置程序适用范围扩大到政府信息公开案件”,这是三垟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冬成正组织班子成员开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学习的场景。街道紧扣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建立“学法、议法、述法”三维机制:党委中心组每年专题学法不少于两次,内容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新修订的相关法律法规;班子会议定期研究法治事项,对涉及征迁、诉讼、信访等重大事项必经法律审查“首道关”;年终述职时班子成员的“法治履职清单”接受评议。实施干部法治素养提升工程,量身定制村社换届、征地拆迁、党纪党规等15期专题培训,执法证考试通过率纳入干部绩效考核清单,累计135人次走进法庭参与旁听庭审淬炼法治思维。“村民提出征地拆迁分户补偿情况属于村务公开内容,应依法进行公开。”一位村社干部在培训笔记上写道,用法治方式办事已深度融入干部日常履职。

  精准供给:织密立体普法“服务网”

  “业委会选举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在榕盛社区"律师来啦"讲座现场,人大代表、浙江嘉瑞成律所的杨雨露律师被居民团团围住。这样的“点单式”普法已成常态:街道依托“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创新打造“律师来啦”服务品牌,链接辖区律所资源优势,针对安置老人、新业态从业者提供“点单式”法律服务,累计举办业委会治理、劳动权益保护等专场讲座12次。

  围绕“精准供给”目标,街道通过“主题月+关键日”双轮驱动,累计开展宪法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等主题活动16场次,组织亚运保障、文明创建等“法律六进”活动132场次,覆盖1.2万余人次。升级“法治副校长2.0”模式,民警与律师连续五年走进5所中小学,青少年普法覆盖率100%。创新“指尖+文化”双线融合,利用LED屏、触控一体机开展互动普法,原创《好意代驾知多少》普法微课等获市优秀奖;依托微信朋友圈精准投放反诈广告和特色反诈宣传视频,让法治理念在“润物细无声”中从屏幕“走”进百姓生活。

  融合赋能: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您在家门口楼梯间设置的门栏占用了公共通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得拆!”在新京都家园的调解现场,法律明白人应圆圆现场释法,配合执法中队化解了长达半年的邻里纠纷。这样的场景正是三垟街道"融合赋能"基层治理的缩影。

  五年来,三垟街道培育52名“法律明白人”扎根一线,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5%,助力南仙社区创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建立村社法律顾问全覆盖、法治观测点等机制,先后建成“大嘉滨水法治游园”“民法典主题文化公园”两处沉浸式普法阵地与全区首批公民法治观测点,串起居民生活圈里的“法治风景线”。创新“法治+小区”治理模式,设立全区首个“法治小区”,推动法律顾问全覆盖、法治元素深融入,实现“普法宣传-矛盾调解-社区治理”闭环运行。“以前觉得法律挂在墙上,现在发现法律就在电梯间、议事厅。”居民陈大伯指着小区法治长廊感慨。

  五载耕耘,法治基因已融入三垟肌理。当法律明白人穿梭在街巷阡陌,当法治文化浸润万家灯火,这座生态新城正以法治之力,奏响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强音。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