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聚焦 监督 文化 视频 媒体看瓯海 关注 辟谣 专题 图说瓯海

清明至,青团出

2025-04-17 王乐天

2025

来源

分享

  一过仲春,清明节气不期而至。清明作为节气,意蕴着深厚的意义:风清景明,慎终追远。《岁时百问》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但在二十四个节气中,唯有清明例外地拥有了双重身份: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即它已越过农事与农业,而演变成了一个与华夏人人相关的民间传统节日——祭祖扫墓,悼念逝者,缅怀先人,寄托哀思,顺便踏青郊游,不辜负好时光。

  过去在乡村,清明前夕,乡亲们除了扫墓踏青外,他们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青团的身影。就像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冬至吃汤圆一样,青团作为清明节的标志性节俗特色美食,是由糯米、粳米与鼠曲草掺和在一起经手工制成的糕饼状食物,不可或缺。青团的绿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糯米粉的黏性让整个团子紧紧相连。吃上一个青团,其寓意中不仅有对先人的纪念,也蕴含着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在清明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吃青团也很符合人们追求自然、健康的饮食理念。

  青团离不开鼠曲草这种重要原材料。鼠曲草系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鼠麴草、鼠耳草、佛耳草、田艾、绒毛草、黄花麦果等,在我的家乡,这种并不起眼的野草被乡亲们亲昵称之为棉菜。鼠曲草是一种野菜,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鼠麴草》中记载:“麴,言其花黄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形如鼠耳,又有白毛蒙茸似之。”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在《鲁望以躬掇野蔬兼示雅什·用以酬谢》一诗写有“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这里的鼠耳就是鼠麴草。同时,鼠曲草也是一味中草药,且有食疗作用。它的药用功效有止咳平喘、祛痰,还能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症,且能愈合伤口。《日华子本草》:“调中益气,让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

  阳春三月,草长鸢飞,春雨浇灌之后的大地一片生机,漫山遍野的野草开始泛青。鼠曲草适应性很强,星散分布在乡村田间地头、山坡草地、溪沟岸边、林下灌丛、河湖滩地等。生长蓬勃的成片鼠曲草,一簇簇,带着露水新鲜诱人。此时的鼠曲草枝叶青绿油嫩,茎直立,微泛着点白,头顶上毛茸茸的花苞开出一蓬蓬绣球般的花朵来,状如一粒一粒黄色小米,其叶、花梗上布满密密的白色细细绒毛。夹杂在众多的野草中,鼠曲草的辨识度最高,就连孩子们也很容易辨认出来。

  春寒乍暖,万物萌发,待鼠曲草的花苞将开未开之时,孩子们便会很乐意地跟随大人一起去采撷。那时,每个手提一只塑料袋和一把小铲子,俯身在生长着鼠曲草的地方搜寻着,并乐此不疲,一个半天下来,大家就能满载而归。回家后与米粉一道,经过加工,就可制做出各种时令性的美味食品:棉菜饺子、清明粑、青团等,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青团,系我在春天里最盼望的一道美味。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小菜篇》就如此形容青团:“捣青草为汁液,和粉作团,色如碧玉,故名青团。”可见人们用鼠曲草和米粉做青团的习俗,已有悠久的历史。现代著名作家周作人也曾写过一篇散文《故乡的鼠曲草》;他的另一篇散文《故乡的野菜》上说:“黄花麦果通称鼠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果糕。”虽仅寥寥几笔带过,但依然将鼠曲草及青团描写得妙趣横生。

  鼠曲草制作传统青团的过程稍显复杂:得摘取它的嫩尖,洗净,切碎,经焯水,挤干水分后,倒入石臼中反复搡捣,捣得越碎越好,效果越佳。之后取单季糯米、上等粳米,掺米配制和浸洗,这道工序至关重要,如果掺米比例失调,往往会导致磨舂的鼠曲草软硬度产生变化,掺完了配料米之后,还得通过石磨进行手工磨粉。在捣好的棉菜泥中加入水磨的糯米粉,拌匀,开始新一轮的捣舂,直至捣到鼠曲草与米粉完全融为一体,最后调节软硬干湿。也就在这一搡一翻之间,青团便悄然成型。

  下一步是加馅,把捣好的青团皮均匀地分成一个个小团,做成小碗状,小碗要深,但碗口不宜太大,不然不好收拢合上,待面团醒上十分钟左右,再包入所需的馅料。通常,馅料有两种,甜的,或咸的。甜的是芝麻馅、豆沙馅,咸的用当季的春笋、豆腐干、香菇、五花肉、咸菜等,切丁,加入盐、糖、蚝油翻炒而成。传统的青团大多是咸馅。而如今的内馅选择上还创新了豆沙、肉松蛋黄、枣泥等多样化口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面团封口后,将青团用手搓揉成扁圆形,垫上事先准备好的柚子叶,依次放入蒸锅中准备蒸熟。碧绿的清明饼整齐地被码在蒸锅里进行炊制,蒸锅迸发的白色水汽缭绕升腾,直冲屋顶,整个厨房间氤氲着一阵阵米粉和鼠曲草混合产生的独特清香。

  蒸熟出笼的青团,色如翡翠,圆鼓鼓的身子,软糯芳香的口感,给人一种由视觉到味觉的享受。青团因是糯米做的,趁热吃才能唇齿留香,但很黏手,而一经冷却以后,表皮变得韧实,就不再可口了。带有柚叶清香的清明饼趁热咬上一口,就会被满满的内馅滋味所惊艳,嘴里顿时鲜香四溢,糯米的Q弹,搭配咸菜、春笋、肉丝,用传统手工捣制的鼠曲草做出的青团,保留了原始的纤维感,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你喜欢酥脆的口感,也可以将青团在蒸熟的基础上,再放在油锅上煎几分钟,煎到双面金黄成酥脆的外壳,吃在嘴里,口感更加绵韧。

  在我的记忆深处,勤劳的四婶就是一位制作青团的民间高手。每年的清明前夕,她都会去附近的田间地头采摘新鲜的鼠曲草,然后在家中制作青团,并分赠给邻居和亲戚,多余的,便会在自家的门口,摆个小摊进行售卖,给家里增加些贴补。每年的清明节,我家总能准时收到四婶送来的青团。品尝着四婶亲手制作、清新怡人的青团,缓缓流淌出的鼠曲草气息也随之在唇齿间四溢,满口都是春天幸福的滋味。

编辑: 马慧琼  

本文转自:瓯海新闻网 ohnews.cn